+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红笔红”网络作品征集㊼】故事:见“红笔”一面,值!

时间:2024-06-18 浏览量: 作者:李强

接到“红笔”创办人胡文江老师的邀请,此时距参加“红笔”十周年相关活动启动仪式不到4天。本来可以找个理由推掉,因为这次手头事情确实多杂,加之连续感冒大有让人招架不住之感,“身体不允许”应是最令人接受的理由。

这还没完,一查去十堰的交通,飞机没有直达,只能转来转去,要第一天走,次日才能到,且抵达时间基本上都要错过仪式开始时间;动车只有一班经过,掐指一算,与自己预估请假出发的时间有较大出入。无奈,只能看普通火车。查了一下,也比较尴尬,必须昼夜驰行,火车上凑合一晚。不过,这次是“心之所向,无问西东”,立马请好假,选择乘普通火车奔向十堰。

不可思议的是,这次在生病情况下“不管不顾”地选择外出,我家那口子居然没有劝说“算了”,主动帮我买好票后还抛出:“我就知道,你一定会去。”嘻嘻,一副很懂我的样子。

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关于“胡文江”,她早就知道;对于“红笔”,她早已熟悉。“胡文江”“红笔”,尤其是自己“与红笔的那些事”,我可是没少在她面前提及过。

没错,胡文江,就是我要见的人;红笔,就是我要探访的平台。十堰,我是一定要去的!

认同一个人,很大程度上在于观点认同。众所周知,人与人之所以成为朋友,不在于酒桌上的把酒言欢,不在于言语上的称兄道弟,很大程度上在于观点上的影响、改变、认同。当一个人的观点让你叫好,改变了你之前对一件事情的看法,甚至这样的观点让你受益匪浅,影响和改变你的人生,那么你一定会产生“这个朋友交定了”的想法。其实,这样的认知,我不止一次提及。

胡文江先生,创办“红笔”,且个人坚持网评创作15年,在我心中早就是不折不扣的“观点王”。犹记得,多年前的那次杭州聚会,他妙语连珠,圆桌论坛上更是舌战群雄,一连串的新观点直接让我们这些新朋友“就这样被征服”。

这次有幸参观“红笔”阵地,见到展板上胡文江先生的《黄旭华的祝福吹响了青春奋斗的号角》《真扶贫才能发现“真问题”》《共治网络谣言 共享文明成果》等网评文章,虽然作品属于“过去时”,但是观点依然是“现在时”,甚至还会是“将来时”。

胡文江先生比我还小几岁,我却尊称他为“文江兄”。不因其他,只因他网评文章写得好,好多观点深深打动了我。

全国高校优秀网络栏目、“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工作案例、湖北省十佳基层网评阵地、湖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湖北高校十大移动公众平台……红色阵地,誉满全网。

红笔,一个生长于大学校园的网评阵地,何以光环万丈?

关注红笔已久,其实运行中的诸多细节早就呈现出“要走红”的端倪。

热点事件一发生,“红笔网”必然第一时间推出快评,大有“快”的样子;每逢重要时间节点,必定持续关注,创新表达形式,图文、音频、视频齐上阵,大有“新”的样子;“红笔网”必须不间断更新,红笔微信公众号必须坚持“持续发文”,大有“密”的样子……有了这些“好”样子,“红”自然就水到渠成。

精神虽然无形,但精神的力量无穷。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力量所在,就是活力所在,信心所在。这次来到汉江师范学院最大的感受就在于,进一步加深对胡文江先生一直挂在嘴上的“红笔”品格的理解。“用红笔把自己的历史写到底”,“红笔”是传承,是信念,更是实践。“红笔”一路走来,十年坚持,并且坚定前行,就是有力见证。

好做法好经验,不藏着掖着,毫不保留予以分享,是大气之举,也是担当之举;请进来,让更多的人接受“红笔”熏陶,勇气之下彰显责任与使命;邀请各方见证“红笔”十周年荣耀时刻,并且以此为新的起点,坚定出发走向更辉煌的前方和远方,这是典型的自加压力,快马加鞭,扬帆远航。

越想越生感佩之心,越想越愿意与这样的平台共进共荣。有幸为“红笔网”供稿,有幸为红笔讲堂授课,有幸见证“红笔”荣耀时刻,未来自己也会更加紧密与红笔想在一起、走在一起,坚定“将网评进行到底”,坚定传承好“红笔”价值追求,用手中之笔把这个伟大时代抒写好,这份决心在参观现场就已萌生。

见“红笔”一面,值了!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强(四川正能量网络达人,资深评论员)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