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向北方调水,转眼10年了。作为一个基层的新闻工作者、参与者、记录者,翻开一张张照片,这一切好像还发生在昨天。当年移民搬迁的一幕幕又浮现在脑海。
2005年丹江口大坝加高施工影响区移民搬迁开始,我奔走在移民搬迁一线,见证和记录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首批移民搬迁过程。
2007年长江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专著《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从这里开始》一书。
2009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外迁试点开始,我来回奔波在安置点和迁入地,跟随移民见证了移民选点、定点、迁安、两地对接、建房、搬迁等过程。
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大规模移民外迁开始,我的足迹踏遍了9个移民外迁乡镇的各个角落。
2011年,丹江口市12个乡镇移民内安工作开始,我带领记者马不停蹄穿梭于12个乡镇之间。
2012年,湖北省唯一一个需要整体搬迁复建的集镇――丹江口市均县镇集镇迁复工作全面展开,我完整地记录了新集镇从无到有的全过程。
2013年,丹江口水库库底清理,我完整采访了清理过程,记录了丹江口大坝加高验收过程。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年,我沿通水线路一路采访到北京。12月27日,北京举办盛大的通水仪式,我被邀请和100位移民代表一起参加并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
2014年新华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专著《见证——南水北调丹江口移民纪实》一书。
2015年,我整理了大量移民照片和文字档案。
2016年,我编印了反映丹江口大坝加高和移民全过程的大型画册《世纪大迁徙》,为丹江口市整个南水北调移民工作记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09年移民外迁后,每年我都要到安置地对移民生产、生活进行回访。2020年是移民大规模外迁10周年,我采访了5个县,写出了系列报道《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移民搬迁十周年回眸》15篇。
这些年我拍摄照片十多万幅,完整记录了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市移民工程的每个历史过程,没有遗漏一个历史节点。
2023年利用“十一”长假采访天门武汉移民。
2024年采访了鄂北调水沿线9个县市。
我像飞蛾投火一样,把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移民记录采访当成了我毕生的事业。我还会跟踪他们的足迹二十年、三十年......
(一)
丹江口市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腹地,是湖北、河南两省搬迁人数最多,淹没面积最大的县市。1958年大坝动工建设,至1973年丹江口水库一期工程建成完工。丹江口市先后动迁16万多人,受当时的条件所限,现在在档案馆里很难查到当时移民搬迁的照片。千年古均州被水淹没也未能留下几张照片。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把均州城用照相机拍下来,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2005年丹江口大坝加高动工,坝区移民开始,作为丹江口市的一名新闻工作者,最有机会来系统记录这个事情。如果是一鳞半爪地记录很容易,但是如果完整地记录,没有10年是不行了。为了不能让历史再留下遗憾,我就下决心来完成这个使命和责任,为丹江口市历史负责,为丹江口市移民负责,为自己的工作负责。我的想法得到了时任丹江口市委宣传部部长潘新萍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人的一生只要能坚持地干成一件事两件事就不错了。我就担当了这历史责任,我自费购买照相机三部,完整地拍摄丹江口大坝建设和移民工作的照片近十几万张。
南水北调中线正式向北方调水以来,已调600多亿立方米。这一造福中华民族千秋的工程得以实现,我能参与这项工程记录,是我一生工作中最荣幸的事情和最值得骄傲的事儿,这个工作做的非常值得。我要说的是,干工作是对自己负责,对历史负责,不是为名利,不是为职位升迁。自己所做的工作完全是分内事,和丹江口十万移民的奉献和牺牲比较起来,什么话都是苍白无力的,因为我们是最大的牺牲者,我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说不上啥牺牲,做了些应该做的工作,算不了什么。
(二)
2005年,丹江口大坝加高施工影响区移民开始搬迁,处在丹江口大坝右岸的蔡湾村王瑞权一家作为第一户移民要搬离家园。1月5日,是我们搬迁拆房的日子。我闻讯后,提前一个星期到王瑞权家了解情况。在采访中了解到,王瑞权一家是丹江口水库一期移民,其父亲王朝礼1965年带领全家搬迁到湖北省宜城市。改革开放后,他们又搬迁回到了丹江口,而这次又赶上丹江口大坝加高再次移民,我为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感动着。在搬迁前期,拍摄了王瑞权一家提前杀年猪、处理物品的过程。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跟踪这一户移民,完整地拍下了我们搬迁、在过渡点生活、移民新村开工建房、抓阄分房、搬入新居等等画面。
2005年除夕夜,我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来到王瑞权家和我们一起过年,拍下了我们在新家的新生活。所采写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第一家》被《中国水利报》《中华新闻报》《人民长江报》等10多家报刊发表。
2009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外迁试点开始,我抽调在丹江口市移民工作指挥部宣传组,专门负责采访宣传工作。我带领丹江口电视台记者来回奔波在移民村的迁出地和安置点地,跟随着移民的脚步,见证了移民选点、定点、迁安两地对接、建房、搬迁等过程。
2010年8月11日习家店、均县镇、牛河林区三个移民乡镇同时搬迁,我提前策划,抽调十多名记者及主持人组成了强大的报道阵容,分4个小组分赴枣阳、荆门市、沙洋县进行采访报道,记录了翔实的新闻资料。
为了向世人展示丹江口市库区移民的牺牲和奉献,我选择了均县镇八腊庙村和六里坪镇孙家湾村,全程记录了这两个村的搬迁。孙家湾村是湖北省唯一一个“一村外迁两地”的村,即一部分人搬迁到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一部分人搬迁到湖北省江陵县。从2008年开始,我就关注这两个村的搬迁。吃在移民家中,睡在移民住的救灾帐篷里,和移民交心谈心,陆续写下了《八腊庙:坐等搬迁18年》《最后的耕作》等一大批稿件。其中六里坪孙家湾村我从2008年开始拍摄,一直到2016年,见证了两条古街的变迁,那些原始原貌永远也不可能再看到。仅我这一个村我每年拍摄的照片加起来至少有3000张。
均县镇寨怀沟村移民张正奎家,交通不便,是要先走水路,把货物从水路运到镇上码头,再将货物卸船装车的移民点。我用了十几天时间,从2010年8月2日进村,一直到我们在8月19日搬迁离开家园,进行了全程跟踪采访,2010年9月28日、2011年、2012年、2022年我先后对这一户移民进行了多次回访。
2009年12月8日,均县镇八腊庙搬迁,是试点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加上工作人员超过1000人。我提前一个多星期分别在均县镇黄记垭、六里坪镇岳家川、武当山高速公路大桥、老河口钟岗梁子踩点,确定了四个拍摄点,搬迁当天,我拍摄到了这些珍贵的镜头,成为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的绝版镜头。
2010年8月到11月,是丹江口市移民大搬迁的高潮,我每个月待在城区的时间都不到5天,不是在移民村里就是在去移民村的路上。2010年10月20日我到凉水河镇采访,22日早上3点起床送移民走到城区后在家里睡觉了2个小时又到土台乡,23日早上5点又到六里坪镇采访千人誓师大会,下午又跟市领导到了丁家营开移民现场推进会。
2012年,湖北省唯一一个需要整体迁复建的集镇――丹江口市均县镇集镇迁复工作全面展开,距离远,路难走,来回一趟就需要一整天的时间,但是我平均每10天就到现场去一次,记录一次,完整记录集镇从无到有的过程。
(三)
这些年,最令我感动的还是丹江口市人民群众舍小家为国家的奉献牺牲精神。为了北方人民吃上洁净的丹江口水库的水,他们亲帮亲,邻帮邻,含着眼泪搬迁了。说实话,我最不敢看移民掉眼泪,他们一哭,我也忍不住跟着落泪。均县镇八腊庙村,原来我们在库区种柑桔,打鱼,养鱼,种库区消落地,一般家庭都是存款几十万元,整体搬迁到宜城市邓林农场,一个人的所有生产生活资料就是一亩半土地,他们的落差感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搬迁十几年了,我多次过去回访他们,支持国家建设这一条是所有人的共识。
移民干部为移民搬迁做工作难度及付出是可以想见的。其中就有从鬼门关上过了一次的原均县镇党委副书记王定强。均县镇是湖北省最大的移民镇,外迁9000多人,内安9000多人,集镇迁复建要安置4000多人。上面千条钱,下面一根针,这根针就是要靠乡镇这一级政府来落实到位。王定强参与了均县镇试点外迁、大规模外迁、集镇迁复建工程。2011年集镇征地拆迁,我跟王定强熬了好几个夜晚。那个时候王定强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很多细节他都得亲自把关,长期精神处于紧绷状态,几个月有时候都回不了一趟家,他白天跟队员一起上工地协调矛盾,晚上则熬夜开会研究工作。2012年的5月20日,他最终还是倒下了,医生说他长期思想紧张,生活不规律,导致小脑扁桃体下垂,如果不尽快手术可能会导致瘫痪。
我当时刚好在均县镇采访,我听说后,心里在滴血。我当即给在北京挂职的时任丹江口市市长曾文化发短信,汇报了这件事儿。曾文华在十堰卫生局当过局长,他立即给十堰市太和医院院长罗杰打电话,请他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到武汉请最好的专家,一定要把王定强抢救回来。两天后,手术成功做了。2015年,王定强从均县镇调到丹江口市城区当水产局长,这是组织上对他工作的一种肯定。
(四)
南水北调中线这一个跨世纪的工程的成功实现,可以说是造福中华民族的千年大业。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432公里的人间天河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连在了一起,他们世世代代要喝我们丹江口水库的水。2014年夏季,河南平顶山市遭遇百年大旱,当时南水北调中线还没有正式通水,国家统一调度,把丹江口水库的水紧急调了7000多万立方米去平顶山救急。
湖北也是丹江口水库的受益者,鄂北调水工程全线建成后,每年将从丹江口水库中调7.7亿立方米的水到襄阳、随州、孝感,彻底解决湖北省“三北”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当前,在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的同时,国家要加大对库区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库区人民交通出行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要真正做到保护丹江口水库的环境,只有想办法让核心水源区的人民富裕起来,丹江口水库的水质一定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库区的经济发展是水质保护的重要前提,这是接下来需要践行的重要课题和努力方向。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华平(十堰丹江口市委党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