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红笔红”网络作品征集103】故事:美丽滔河入画来

时间:2024-09-11 浏览量: 作者:刘灵灵

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十周年,十年来,郧阳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的殷殷嘱托,作为国家战略性水源地、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郧阳始终把保护“一库净水永续北送”作为最大的政治使命,确保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汉江,郧阳人久久为功,当好忠诚“守井人”,只为守好一泓清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完成,离不开无数郧阳儿女的艰苦奋斗和自我牺牲:30万亩良田沉入水底,22万人移民离开家园,100多家企业搬迁关停。如今,柳陂镇山跟前村、城关镇翻山堰村、谭家湾镇黄畈村等3个村,成功申报为省级移民美丽家园示范村——这都是郧阳坚决执行河湖长制的结果。

自2020年水利部、财政部启动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试点工作以来,郧阳经过认真论证,选取滔河作为水美乡村项目试点河流。经过连续多年努力,郧阳区被纳入2022年全国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名单——滔河流域河流面貌不断提升,水生态、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我都习惯性地到带上孩子到堤岸上走一走,看一看。现在的滔河已经变成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见人爱的生态廊道:两岸草木茂盛,浅滩上郁郁葱葱的野花野草自由生长,芳香扑鼻;河水清澈如许,粼粼波光就像无数个舞蹈的精灵;河堤上随处可见爱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标语;巡河的工作人员正在管护的河段进行巡查,偶遇不文明行为就会进行宣传和劝阻……

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气定神闲地打太极拳、练太极剑;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沿着河岸长跑锻炼;年轻的妈妈推着婴儿车,和宝宝一起呼吸着新鲜空气;身着统一服装的骑行团,灵巧得如滔河的鱼儿一样在人群里穿梭;几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正“忙趁东风放纸鸢”——好一幅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图!

郧阳以滔河水库为龙头、滔河为载体,绘制“一轴三镇九景”,打造“红色水乡,魅力滔河”,惠及滔河流域沿线3个乡镇,12万人,7.6万亩耕地,呈现出“水网相通、山水相融、人水相亲”的黄金水岸风貌。同时整合生态环境、文化旅游、污染治理等重点项目9个,整合资金1.2亿元,贯通沿河100平方公里主轴区和20平方公里核心区,打造乡村振兴生态产业示范带。

我和站在身旁的一位老人攀谈起来。老人说,他们一家就是生态产业示范带的受益者。

“富客来”是老人一家建在河边的民宿房,客房的设计最大程度取景滔河。站在三楼的观景阳台上,可以远眺滔河沿岸建筑群,感受独特韵味。“一共有几十个房间,河景房是最抢手的。”老人说。

漫步在青砖铺成的小路上,可以在青石、瓦当、旧门窗中寻得古居遗风。不远处,河水碧波荡漾,摇橹船慢悠悠地驶来,与石拱桥构成了特色风景。这里还是文艺青年喜欢的地方:静,可以在路边小店里消磨时光;动,可以参加不定期举行的市集,感受别样人间烟火气。

如果说白天的社区清新婉约,那么到了晚上,这里又是另一番风味。夜色降临,河面升起的水雾、沿岸绿植和次第亮起的灯光交相辉映,旺盛的人气经夜不息。

而这,都得益于郧阳立足丰富的滔河文化根脉,开展了多轮治理。在区委、区政府的谋篇布局下,先后采取了河道水生态系统修复、绿道贯通提升、河道清淤、美丽河湖建设等措施,挖掘水价值,做活水文章,实现河湖环境和人文环境双重蝶变,让村民留住乡愁留住梦。郧阳通过坚持以“幸福河湖+”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创新“文、旅、商、居”水岸经济模式,真正实现了以水塑旅、依水兴村、以水富民——老人一家的民宿生意就是鲜活的例子。

以文养水,郧阳用厚重的水文化串联起两岸特色风情。如今,鲟鱼养殖、绿松石文化小镇、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玉皇山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一批文旅融合产业借势应运而生,构筑起郧阳新的文化地标。滔河的千年文化积淀,在多轮河湖治理的过程中慢慢复苏,特色历史韵味回来了。“郧阳区全面开展水美乡村治理,共同缔造美丽滔河”案例成功入选湖北省幸福河湖建设十大典型案例,全市仅此一例。

“看,那儿有两只天鹅!”老人突然的惊呼把我从遐想中拉回现实。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果然看到有两只天鹅在滔河河面上悠然地游动,彼此为对方精心地梳理着毛发。

我说:“今天来了两只,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鸟儿光顾咱滔河。”“说得好!”老人接过我的话说,“相信这一天等不了多久啦!”

这时,我正读一年级的小儿子用稚气未脱的童声念到: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老人和我四目相视,不约而同哈哈大笑起来。

两只天鹅从水面腾空而起。当它们修长、灵动的躯体划过我的头顶时,我几乎忍不住叫出声来:“嗨,你们好!滔河欢迎你们!郧阳欢迎你们!”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灵灵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