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红色旅游+”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创新已成为一种趋势。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而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打造的“红色旅游+”,则进一步推动了这种融合创新的进程。

红色资源,是历史的见证,是革命精神的传承,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在高校思政课中,引入红色旅游元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可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红色旅游+”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思政课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而“红色旅游+”模式作为创新的教学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将学生带到革命历史现场,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为传统的思政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感受和认知需求。在红色旅游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现场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它也促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摆脱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转而采用更加灵活多元的教学手段,让思政课活起来,真正做到以史育人、以情动人,有效提高了教育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红色旅游+”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红色旅游+”模式通过带领学生亲身走访那些见证过历史变革、孕育过革命精神的红色遗址。学生不只是作为旁观者接受历史的熏陶,而是以一名继承者的身份,直接感受革命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思考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角色,激发对于历史的深刻感悟,引导他们在思考过去的同时,反思自己当下的责任与未来的使命。

“红色旅游+”模式强化了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前瞻性。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深入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感受到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认识到思政课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超越时空,与国家的现实发展和未来前景紧密相连。鼓励其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使得思政课不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的传授上,更成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时代问题、探索未来发展道路的实践课堂。

红色旅游走进生活,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旅游+”模式的引入,无疑为高校思政课注入了新的活力,既拓展了教育的边界,还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我们期待“红色旅游+”能够与高校思政课更加深入地融合,共同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紫潇(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