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红笔红”网络作品征集109】“车轮上的汉师”一路馨香

时间:2024-09-14 浏览量: 作者:何远珂

2023年11月14日是我正式成为汉江师范学院校史馆讲解员的日子,初入校史馆,每一次站在那些尘封的校史记忆前,我的讲解总是流于表面,未能真正领悟到其背后的深刻意义。

然而,命运的安排让我有幸遇见了一位校史亲历的爷爷。他白发苍苍,眼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每一次交谈都让我仿佛置身于那段历史的洪流之中,他不仅为我讲述了学校的历史,更向我传递了那份对母校深深的眷恋和对历史的敬畏。

王炳文爷爷是我校早期学工处的负责人之一,亲历了汉师的六次搬迁,“车轮上的学校”绝非虚名,而是名副其实。1954年,郧阳联合中学的师范部独立办学搬至郧阳府衙。195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启动,学校属于淹没区,又进行了一次搬迁。1967年,丹江口大坝即将蓄水,学校所在区域四面环水,不得不再次迁建,这次我们学校迁建到了十堰白浪。1970年,二汽选址选中了我们校区,为了支持国家经济建设,我校将刚建好的校区转交给二汽,又重新搬到郧县。1983年,丹江口水库蓄水以后导致学校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多次出现地面塌陷、墙面开裂等险情,于是我校迁建到丹江口。2009年,南水北调工程启动,为保证一江清水永续北送,学校进行了第六次搬迁,迁至十堰。这几十年间,学校辗转于郧县、丹江、十堰三地之间,在困境中求生存,在艰难中求发展,在校老师甚至白天建校舍,晚上忙备课。春去夏来,孤云与晚霞相伴;秋过冬至,孤鹜与黎明相守;四季交替,教师为学生日夜守望。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也正如爷爷所说,“无论条件再艰难,都要求知、求学,求进步。”一个又一个老师,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甘将心血化时雨,润出桃花片片红,培养出“中国女杰”胡安梅、“荆楚楷模”蔡明镜,“荆楚好老师”黄春立等一批优秀青年教师。我想,也正是因为老一辈的精神指引,蔡明镜老师才会选择在2016年毕业后放弃在城里就业的机会,去往南水北调库区边远的半岛教学点,扎根山村基础教育,开启她的教师生涯,连缀起一代接着一代干的征程。

参观结束后,爷爷在感慨往事的同时也不忘教导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好好学习。再次站在那些充满岁月痕迹的展品前,感受着他们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我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那些曾经的校友、先辈们进行心灵的沟通。他们的奋斗、他们的成就、他们的梦想,都化为了这校史馆的一部分,静静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请于老凤声。”如今的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对校史馆讲解一知半解的稚嫩女孩,而是一位充满敬意和骄傲的讲解员。我将继续在这条路上前行,用我的声音和热情,为母校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又一步,汉江师范学院是梦开始的地方,“立德启智”是我们的方向,“修能笃行”是我们的脚步,这一路花开,这一路馨香。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我们未来可期。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远珂(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