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红笔红”网络作品征集113】建言:以茶旅融合助力十堰乡村振兴

时间:2024-09-20 浏览量: 作者:杨新东

2021年7月中共十堰市委、市政府通过《新时代推动十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建管并重,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抓好乡村风貌整体管控,把农村当景区建、当城区管,保护传统村落、传承乡村文脉、展现乡村风情、留住乡村记忆、弘扬文明乡风。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汉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财税研究中心对竹山县宝丰镇进行深入调研,为茶旅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献言献策。

(一)坚持“两山”理论发展茶生态旅游

近年来,各地区全面贯彻党中央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大力发展生态建设,并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生态旅游,不仅强化了生态建设,而且带动了经济发展。茶生态旅游,也应该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良好生态发展茶产业,以茶叶种植催生茶园旅游新业态,全面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新路子。生态茶园是开发茶旅融合的基本要件,没有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优美的环境就谈不上茶旅产品的开发。因此,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按照“规划科学、梯层等高、园地植树、梯壁留草”的原则强化茶旅产品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

宝丰镇本着生态是基因,绿色是底色。绿色生态发展,已经点燃了乡村振兴的希望,把茶区变成景区、让风景成为产业。茶旅融合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坚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一片小小绿叶,撑起了建设美丽乡村的梦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茶、文、旅、康融合发展,把茶旅融合发展同乡村振兴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带领百姓走出一条优化生态环境、带动经济发展的致富道路,围绕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做出新贡献。

(二)推广“党建+产业”模式

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大力鼓励农村党员积极流转土地,建设茶园示范基地。通过设置党员先锋岗、划定党员责任区的方式,将“主题党日”活动与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深入开展送技术、送服务、送信息活动。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专家上门技术服务、市场信息共享交流等措施,有效提高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让那些素质好、能力强的党员成为茶叶产业发展中的“领头羊”和“主心骨”。

(三)整合茶叶品牌,做强做大茶叶产业

宝丰镇要抓住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发展宝丰镇本土区域知名品牌,并要特别注意对于知名品牌的商标申请管理和市场标准的建立,避免滥用公众知名品牌。建立专家团队,严格执行知名品牌商标的授权申请,促进宝丰镇由大茶市场向强茶市场的转变。

如位于竹山县得胜镇的星梦公司,成立于2013年,主要生产红茶、黑茶和米砖茶。2019年,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成茶醋饮料生产车间,2020年生产茶醋5000吨,实现产值5000万元。今年,该公司引进福建闽红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已同俄罗斯客户签约出口30吨红茶,金额2000万元。同在竹山县,湖北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探索无性系繁育技术,建成高香型生态有机茶生产技术集成体系。2020年,该公司投资2000万元,改造低老茶园5000亩,建设标准化基地1.5万亩、育苗大棚50亩。当年,公司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约3成,预计今年将提升45%。创立于1954年的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是十堰市唯一一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021年产干茶1675吨,年销售收入近2.2亿元。该公司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将万亩茶园建设为国家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将茶产业发展同养生、休闲、旅游等相结合,实现茶旅结合、茶文融合,让茶园变景点,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四)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文环境

对于各茶区的基础设施项目,要全面进行深入的改进完善,例如停车场、卫生间、步行道、吃行住宿等,由小及大,提高当地的整体品质和形象。在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环境方面的整治,垃圾清运、废水排放、污水净化等处理,都需要进行着重考虑。有收获才更有动力,对于本地不同的茶区,要设置一些评优评选活动,如“美丽乡村茶园、绿色示范茶地”等活动。

(五)培养人才,增强后劲

从各地乡村旅游发展中可以得到,旅游产业要想的发展壮大,特别是茶旅融合道路,需要具备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各区要注重培养人才计划,针对种植技术、电商运营、管理监督以及职业道德、服务和产品技术提升等。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新东(汉江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财税研究中心)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