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香蝶自来,梧高凤必至。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招商引资的“强磁场”、区域竞争的“软实力”。近年来孝南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以创新为帆,以实干为桨,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征程上破浪前行,成为领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颗耀眼明珠。诸如组合供地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法治政府建设、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不仅展现了孝南区全区人民的智慧与决心,更为各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范样本。
组合供地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两项改革试点,堪称土地资源利用的“双璧”。譬如,今年孝南区实施的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打响全省“第一枪”,制定、印发《孝感市孝南区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探索对相邻国有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一个规划、一个价格、一次供应、一本证书”。孝南区通过创新土地供应模式,打破了国有与集体土地的界限,让土地资源得以更加灵活、高效地配置。这些惠民利民政策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用地选择,降低了用地成本,还激活了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本,实现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与产业升级的多赢局面。从宏观经济角度看,这种创新模式优化了土地要素市场,既解决了市场主体用地难题,增强了企业发展产业的信心,又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低效的建设用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为产业发展和城镇化拓展了新空间,更为经济持续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法治政府建设是构建清朗营商环境的基石。孝南区以“探索推动法治督察‘三创三化’建设”为引领,构建起严密的法治监督网络。强化法治监督合力,促进公正文明执法,为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依法治区与纪检监察监督的协同发力,让执法更加公正、透明,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在清朗的营商环境下,企业能够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不用担心因执法不公而遭受损失。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孝南区以良好的法治口碑吸引着更多外地企业纷至沓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获批,彰显了孝南区在创新驱动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深谋远虑。众所周知,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譬如,今年4月孝南区2024年知识产权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在首衡城成功举办。活动期间,区市场监管局围绕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积极谋划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银座谈会、银企对接会、优秀民营企业家知识产权沙龙、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宣传和知识产权文化“五进”等一系列活动。通过知识产权扶持与暖心便民服务举措,提升了区域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增强了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有效促进了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民之所向,政之所盼,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孝南区实施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正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更是聚焦人民群众办事体验的持续优化。从“孝着办”微笑帮办中心到“政务 + 直播”帮办平台,每一项举措都致力于打破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企业与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时间成本与沟通成本大幅降低。譬如,近年来孝感市政数局不断优化服务流程,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市、县、乡三级大厅均成立了“孝着办”服务团队,截至今年10月共提供延时服务9451件、上门服务4274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不动产登记专场服务,累计化解孝感城区21个项目的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如此贴心的政务服务,不仅提升了公众满意度,也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让孝南的营商环境更具温度与亲和力。
董永故里,大孝大美。孝南区在营商环境改革方面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全区人民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勇于创新突破的改革精神。未来,随着这些改革举措的持续深化与完善,孝南必将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创新发展的高地,也将为其他地区的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超(汉江师范学院红笔网评阵地)
责编:黄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