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东湖评论:见义勇为赋能平安法治湖北建设

时间:2025-01-23 浏览量: 作者:陈超

《论语·为政》有云:“见义不为,无勇也。”勇必为义,勇而不义,不可为勇,为义之勇,才可为真正的勇。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已深深烙印在湖北人民的精神血脉之中。在赋能平安法治湖北建设的宏大蓝图中,见义勇为更是一抹鲜明而温暖的底色,它既是个体道德品质的彰显,还是传递社会正能量、筑牢平安法治安全网的重要精神力量。

从相关的新闻媒体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荆楚大地涌现出众多见义勇为者,他们于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以无畏之姿直面危险。用热血和生命诠释着正义与担当,成为人们点赞的好人,敬仰的楷模。譬如:来自竹溪县人民医院的保安马顺不顾个人安危冲进发生火灾的一栋居民楼,三次突围,在烈火中救人,消除了危及50多人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又如来自黄石市大冶市东岳街居民万茂江的隔窗生死一抱,勇救处于险境的4岁女童。这些英雄事迹,震撼人心,激发着人们内心深处的善念与正义感,让更多人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温暖,为平安和谐湖北建设营造出积极向上、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更为法治湖北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从社会层面来看,在推进平安法治湖北建设进程中,弘扬见义勇为更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众所周知,平安法治建设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正所谓:“一人兴善,万人可激。”见义勇为者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他们奋不顾身、冲锋在前,抢险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譬如,“白车侠”杜志军开车冒死顶住失控轿车,防止其撞向闹市人群;“灰车侠”沈鹏驾驶越野车果断拦停因司机突发疾病导致汽车失控的惊险一幕;以及外卖小哥徐汉青挺身而出协助民警勇擒逃窜盗窃嫌疑人。诚然,在众多的见义勇为者中,他们有的是退伍军人、有的是人民警察、更有普通的外卖小哥。他们的义举,犹如一处处流动的“平安哨所”,守护着乡镇与城市的安宁,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坚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从平安法治层面来看,湖北省不断完善见义勇为相关法规政策,联合举办全省见义勇为工作培训班,明确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标准、奖励机制和权益保障措施。这一系列措施不仅为见义勇为者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后盾,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更是向社会传递出清晰明确的价值理念:那就是正义必将得到拥护,英雄不会流血流汗又流泪。通过制度的保障、人文的关怀、物质的奖励等暖心举措,使得见义勇为行为更加有序、理性地开展,促进平安法治建设在荆楚大地的社会治理中更加深入贯彻并落实,实现见义勇为精神与平安法治建设的良性互动。

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要充分发挥见义勇为赋能平安法治湖北建设的作用,还需多管齐下、久久为功。在宣传教育上加大力度,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广泛传播见义勇为事迹,将英雄故事讲活、讲透、讲得深入人心,让见义勇为的精神和理念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融入每个人的价值观中。在奖励激励方面,除了物质奖励,还应在就业、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见义勇为者更多可感可及的关照,提升他们的社会荣誉感与获得感,让见义勇为的英雄们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尊重与关爱。

英雄来自人民,平凡铸就伟大。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见义勇为以其独特的精神力量和实际行动,为平安法治湖北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它是道德与法治的交汇点,是个人英雄主义与社会平安共治的结合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持续弘扬见义勇为精神,不断完善相关保障机制,就会有更多的人投入见义勇为事业中,共同凝聚起共建平安法治湖北的磅礴力量,让荆楚大地处处洋溢着和谐稳定、公正法治的气息。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超(汉江师范学院红笔网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