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小红书上发帖表示,给孩子买的历史读物《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出现事实性错误:在讲述甲午中日海战的那段历史时,书中用了一张“丁汝昌投降图”。不少网友表示,作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宁死不屈,自杀殉国,何来投降一说?(5月10日《十堰晚报》)
一张与史实截然相反的图片居然被堂而皇之刊印在《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上。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虽然及时通、诚恳道歉,但这些显然弥补不了自家的过失。源头上断绝“丁汝昌投降图”式错误,既要旗帜鲜明抵制歪曲历史的做法,从体制机制上堵住漏洞,更要坚决落实编写、审查、把关、督导层层制度,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要对“毒教材”事件及其原因进行详细调查。“丁汝昌投降图”的出现究竟是疏忽所致,还是别有用心?需要彻查。若是属于粗心大意,要按程序对把关人员追究责任,以防类似情况发生;倘若是别有用心,甚至是居心不良,则需要严查相关责任人,依据相关法律进行严惩。对此,北京工业大学必须首先拿出调查结果,但调查不能止步于“老子查儿子”。必须由国家机关成立调查组开展调查取证、发布情况、依规依法处置,还英烈一个清白,给公众一个交代。
要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出版物审查、管理和追责制度。我国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出版物管理制度,却并没有拦截住“丁汝昌投降图”,涉事出版社值得警醒,整个出版界也要引起重视和反思。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丁汝昌投降图”这类明显歪曲历史的东西居然能够突破重重关口、一路绿灯,直到放在了孩子的课桌上!不能不说制度执行上存在“走过场”,监管上存在“稻草人”。因此,必须把严格执行图书出版的审查、管理、问责一系列制度拿在手上,落实到位。
要及时封杀毒教材,处理问题出版社,更要追根溯源挖出真凶。图书出版事业光荣与使命同在,好的图书能够引领人心眼明亮向未来,不良信息却让读者深受其害,《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特别需要慎重,歪曲历史就是忘记初心。网友搜索到图片来源是日本画师的《日清战争锦绘》。值得深思的是,2017年出版的《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到现在才被发现插图有问题。对“毒教材”要坚决抵制,对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要停业整顿,更要保持对境外图书敏感性,严控不良图书进入中国图书市场。同时,应当重奖发现问题的读者,形成对“毒教材”人人喊打的局面,还图书出版市场一片清朗。
(红笔:周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