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就“小学生历史读物出现丁汝昌投降图”发布情况通报:学校关注到网民发帖反映我社2017年出版的《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近代——救亡图存的斗争》一书插图使用不当。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责成我社迅速核实情况。经查,该图书确实存在不当插图问题。我社已第一时间联系相关单位,停止该图书的线上线下销售,全面收回销毁,同时举一反三开展自查整改。学校已成立工作专班启动调查,并将依规依纪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对造成的不良影响,我们深感愧疚、深表歉意。真诚感谢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帮助和指导监督!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23年5月10日。(5月11日中国妇女报)
小学生,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历史读物,人生成长的滋养,时代阅读的重要内容。出版小学生历史读物,应该十分严谨、慎重,因为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一个民族未来。然而,就是在这样如此严肃的事情上竟然出现了“丁汝昌投降图”,这种颠倒黑白的“问题教材”,这些无中生有的教材插图无疑是对历史的肆意歪曲、对英雄人格的践踏和亵渎,必然会误导孩子起码的是非认知,更是对教育事业的严重挑衅。
今天,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尽管发出“全面收回销毁、严肃处理责任人”的通报,可国人和网友们却根本不买账,纷纷质疑他们为何没有汲取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毒教材”的教训。如果说人教版第十一套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不美观向上、不严肃规范、不细致准确,那么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的这些历史读物居然明火执仗地歪曲历史、抹黑英雄了,不但严重伤害了普罗大众的爱国情感,并且已然挑战了“意识形态”的底线,事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尽管去年“毒教材”事件处理了27人,可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不但没吸取教训,并且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变本加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处理不够严厉?还是心存侥幸?“毒教材”事件愈演愈烈,并且频频突破下限,这难倒还要解释成“不小心”吗?网友们对某些正规出版机构已然“被渗透”的担忧并不是没有可能。
丁汝昌宁死不屈,自杀殉国。这不仅是历史定论、是国人常识,并且丁汝昌的爱国精神早已深入人心。编写历史读物的人员是真不懂还是假装不懂?审核把关者是粗心大意还是有意为之?有网友留言“我特意搜了一下图片来源,应该是源自日本画师的《日清战争锦绘》”。编写小学生的历史读物,怎能借鉴敌国的资料?这不是太荒唐了吗?这究竟是素养问题、还是思想问题呢?如果这是真的,那么,那种“渗透说”就绝非空穴来风了,相关人员的间谍罪、叛国罪恐怕就要坐实了。
有自称“丁汝昌后人”的网友留言表示“对于这种污蔑行为,我们丁氏后人会跟出版社联系,考虑诉讼”。应该诉讼!这不仅是侮辱丁氏的先人,而且是侮辱我们的民族英雄,这样的事件不该发生,也不能发生。对于“丁汝昌投降图”是怎么走到小学生历史读物上去的,必须作为关涉国家文化安全的典型案例顺腾摸瓜、找出主谋和元凶,将涉案人员绳之以法,依法依规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并责成相关部门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澄清是非,以此告慰英烈,警示文教、出版行业的其他人。
(红笔:殷建光 编辑: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