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热评十堰】拾金不昧小善举折射育人大成效

时间:2023-04-25 浏览量: 作者:正言

“希望大家都要向这三位拾金不昧的同学学习,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日前,茅箭区公安分局大川派出所教导员桂彦来到茅箭区大川学校,给三名拾金不昧的学生送来了表扬信。

今年以来,十堰市中小学生助人为乐、乐善好施、拾金不昧的行为频现网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春节前夕,五堰小学张瀚月、武当路小学秦成杰、茅箭区实验学校邓玉婷三名学生路边玩耍时,发现一位大爷磕破了头一直在流血,便一路狂奔到附近派出所进行求助,大爷及时得到救助并脱险;4月8日,东风52小学三年级6班学生路紫馨路过武当路富美百货超市附近一小区时,发现并得知一男孩找不到爸爸妈妈,便带着小男孩寻求交警帮助,最终小男孩回到父母怀抱;4月16日晚,文锦学校三名学生路边拾到现金,原封不动地送到派出所民警手中……善举虽小,却彰显了十堰这个全国文明城市的温度与厚度。

爱心善举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良好道德风尚的具体体现,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小小年纪的他们胸怀爱心,用小的善举去帮助需要的人,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入行,这与学校长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无关系。他们的言行举止无疑为大家上了生动一课,不仅诠释了新时代“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者服务理念,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教科书”式操作彰显教育的力量。不管是助人为乐帮助受伤大爷的三名学生,还是拾金不昧主动上交民警的6名学生,更有“捡”到小孩寻求交警帮助的路紫馨,他们这些“教科书”式操作,无疑是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效的真实反馈,更是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最好回馈。“小孩丢了,家人肯定很着急。老师经常教育我们,遇到困难可以找警察,我就这样做了。”“捡到了就应该归还失主,我就是觉得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不能拿,应该交给警察来处理。”友善的心灵,朴实的话语,示范性的操作,充分彰显了十堰新时代好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立德树人根植优秀传统文化血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物欲横流,人心浮躁,在“扶不扶”“帮不帮”的抉择和“追求金钱”等利诱面前,茅箭区中小学生的行为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和回答。助人是友善之本,拾金是举手之劳,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却是一个人高尚道德品质和崇高社会责任感的生动体现,更是弘扬时代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值得更多人学习的善举。如此高尚的品质,让我们温暖、敬佩和欣慰,这种感动也必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让我们踏上新征程,积小善为大德,聚小爱为大爱,让道德的力量始终蕴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用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去影响人、感召人、带动人,推动形成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善行义举播撒神州大地的生动局面。

(市民文明观察团一团团员: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