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红笔网评】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湖北方案”令人眼前一亮

时间:2023-04-05 浏览量: 作者:胡欣红

4月4日,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将着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覆盖全学段、全科目的思政“金课”群。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灌浆期”,这一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定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人生阅历相对有限,这些决定着孩子们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大中小学理应前后相继,一以贯之。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深刻认识到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做到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合力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湖北顺势启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无疑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上带了一个好头,值得肯定。

人无德不立,德“立”住了,人才能“树”起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当然不是简单拼盘。湖北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张幸平表示,共同体建设涉及大学、中学、小学三段,国家、省、市、县四级,大中小学10余门思政课程,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结合现有工作基础,着力从体制机制探索创新,立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教育对象的连续性,构建共同体接续性。这份切合实际的“湖北方案”,令人眼前为之一亮。

值得一提的是,各阶段、各学段思政课程的开设,还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核心问题,立足各自特点,加强教育理念、教师队伍、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的整体谋划、衔接和建设,在资源共享、教师共育、平台共建上下足功夫。

进而言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体系具有统一性、阶段性、循序渐进和螺旋形上升的特点,需要精准把握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内容,遵循各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实现学段衔接、学科融合、家校协同、社会共育。惟其如此,才能有效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做出特色、办成精品、形成品牌,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湖北已经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案,期待其它地方也能马上行动起来。

(红笔:胡欣红  编辑:胡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