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快评汉师】协同行动提足乡村体育振兴精气神

时间:2023-03-12 浏览量: 作者:张全林

今年1月,汉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与竹溪县教育局签订“体育协同行动计划”,2月开学后正式启动,已有14名实习生来到竹溪县第一批6所实习基地学校开始实习。(3月10日湖北日报)

乡村体育振兴,占建设体育强国的大半壁江山,必然要求各种体育资源下沉。据了解,汉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计划用3-5年时间全面提升竹溪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和运动竞赛水平,探索建立全方位协同培养机制、体育教学协同研究机制、体育活动协同开展机制、体育场馆协同运作机制、“一校一品”协同打造机制、学生体质协同监测机制及高校支持中小学体育协同发展机制,构建适应地方需求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这对助力乡村体育振兴深具长远意义。

与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相比,我国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较为突出。在地域间、城乡间、行业间、人群间体育发展仍不平衡,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不协调,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不充足,不同项目间发展不均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体育促进全民健康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充分,全社会兴办体育的气候尚未形成,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在人口占比最大的农村,体育短板更为突出,就普遍来看,除了跳跳广场舞,乏有体育活动可言,这亟待通过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政策举措,加快体育事业在农村的发展步伐。

补上乡村体育短板,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需要。从城市到农村,从市民到村民,体育锻炼和休闲健身都是美好生活的体现。去年6月,农业农村部、体育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关于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把有情怀、敢担当、懂体育、爱健身、会组织的高素质农民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发展目标,强调全面提升农民体育人才培养质量,将科学健身技能、体育指导管理、乡村体育治理等方面内容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培养一批高水平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打造一支过硬的农民体育工作队伍。由高校牵手农村中小学,或与农村各类体育活动组织结对子,不仅对农村体育活动开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也是助力农村体育教育发展,培养壮大农村体育人才队伍的有效方式。

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广大农村不能缺席。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体育运动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与老百姓亲近。城市和高校体育资源下乡,燃旺农村体育火苗,是顺应人民群众追求更美好生活的体现,更是新时代追梦者应有的姿势。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满满洋溢着中国社会意气风发向未来的精气神。

(红笔:张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