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七一文学|“生命线”系列㉑感恩元素的积攒

时间:2022-10-09 浏览量: 作者:张倩

作者简介:张倩,思政课教师,心理咨询师,特殊教育专业指导老师,重庆市优秀班主任,时事评论员。

国庆节期间,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学生发来的祝福信息,让我的身心被满满的幸福感所包围。由此,我想到了一个重要的话题,那便是“感恩”。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和本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缺乏感恩意识的人,他们的言行会影响到自身成长、家庭建设乃至整个社会和谐。

联系学校学生的实际,有这样一些现象不容忽视:小刘同学因为和同学发生矛盾而打架,面对家长的耐心劝阻,他不但没有感恩之意,还觉得自己没面子,于是动手打了自己的母亲,把母亲打得鼻青脸肿,让人无法接受;李同学享受国家贫困补助,他没有将补助费用于学习,而是花了不少的钱给女朋友买昂贵的生日礼物;在餐厅里,有的同学包子只吃一口,剩下大半碗面条,白花花的米饭也只吃了几口,连同一些一点没碰的食物一股脑儿地倒进了生活垃圾桶,没有半点浪费可耻的愧疚之心。

感恩教育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石。帮助青少年进行感恩元素的积攒,我以为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社会要利用网络媒体营造和宣传感恩的大环境,利用社会团体和各级组织加大感恩教育的力度。二是学校要守好思想道德阵地,利用学校网站给学生开设感恩教育平台,开展“感恩”主题班会、演讲、诗朗诵等活动,在学生评价中把感恩品德与成绩挂钩。三是父母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要有感恩意识,做到言传身教,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四是青少年自身要加强个人修养,要把感恩作为人生的必修课。五是要打好“组合拳”,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要共同做好“感恩”这篇大文章,将知恩、感恩、报恩贯穿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和生活每一个细节中,力争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有时代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政治责任感的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感恩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时代,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迫在眉睫。要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就是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要激励他们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而言之,要常怀感恩之心,常存感恩之情,常为感恩之行,让人世间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关爱,少一些误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伤害、多一些大爱。

乌鸦有反哺之情,羊羔有跪乳之恩。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把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感恩社会主义、感恩中华民族作为人生目标、理想追求、实践行动来加以贯彻。“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只有如此,我们才不会辜负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才能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