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李云勇: “70后”如何看待52岁大学新生

时间:2022-09-15 浏览量: 作者:

9月14日,据大象新闻视频报道,13日,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52岁大学新生报到,被老师轮流查看录取通知书。鲁新林本身是80年代的大学生,因为身体原因去年十月从单位提前退休,备战高考,一次就考上了。他今年参加高考拿了411分,对于这个成绩鲁新林并不满意,他觉得这次复习时间短,很多科目没看完,已经决定将来要专升本。(9月14日九派新闻)

52岁大学新生来了,不简单。有人反对,比如挤占青年人的求学资源,浪费教育资源,有人支持,“学习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有争议很正常。作为52岁大学新生的同龄人,作为“70后”,是如何看待52岁大学新生的呢?

52岁大学新生,不是浪费资源。包括985,211,双一流大学在内,经常看到硕博被清退,本科转专科等新闻。上课睡觉,下课打游戏,善于逃课,大学生往低处走,拿不到预定的毕业证,这难道不是浪费教育资源吗?很多正青春的学子有老师在教室专门辅导,高考考不了411分,这难道不是浪费教育资源吗?和某些考霸不一样,52岁大学新生,考上大专就去读,这绝对是珍惜教育机会。

52岁大学新生,这是合法权利。高考已经放宽年龄等报名条件,法无禁止皆可为。梁实已经参加了26次高考,唐尚珺准备冲击第15次高考,对于60多岁,70多岁参加高考,法考的人,社会可以理解为:他们为了“理想”。“70后”半截身子埋黄土,正是一个尴尬的年龄段,参加高考,咋就不能好好理解呢?52岁大学新生,不能当考霸挣钱,花巨款倒贴读书,社会更应该好好尊重才是。

52岁大学新生,也是学习榜样。有人说:又不是考上北大清华,有什么好读的?包括大专,1987年高考录取率27.2%,1988年高考录取率24.6%,1989年高考录取率15%,往往还被残酷的预考(会考)刷掉一半以上,“70后”的那代人,考大学太难了,录取率太低了。411分不高,但是绝对不算低,可以上个好一点的大专,“给女儿做个榜样,年轻人更要坚持终身学习。”当然是个好榜样。

52岁大学新生,退休了都没放弃学习,这是“70后”的一个缩影。两相对比,当代的青少年,有什么资格拿着父母血汗钱浪费光阴呢?如果青年人连普通大学都考不上,教育资源给了这些年轻人才真叫浪费!作为“70后”,遥想当年,大学是那样的少,大学生指标也是那样的少,80%的考生无大学可读,“70后”多体会过苦不堪言的岁月洗礼,当然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别浪费青春年华。

如今一些企业,52岁就要退下来,“90后”“00后”已经迅猛地占据要位。还好,社会为“70后”关闭了一扇门,又打开了另一扇门,比如老年人就业的大门已经打开,社会开通了老年人才网。要抓住机会,唯有学习,52岁大学新生就是学习的好榜样,他用活生生的实例告诉世人:读书要趁早,学习无止境,只要认真学,永远都不晚。

(红笔:李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