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7年我参加高考,由于估分出现小插曲,我所有的志愿全部是“郧阳师专”,即郧阳师范专科学校,那个时候能考上郧阳师专已经是我莫大的愿望。当然,分数出来后,班主任帮我填了增补志愿,我去了湖北师范学院。1991年毕业时,班主任问我是否愿意分配到郧阳师专,当时的我欣喜若狂。时间过得真快,我已经在这所学校工作了整整31年了。31年前的郧阳师专,堪称是郧阳地区教师的摇篮,培养了一批接一批杰出的人才,能在郧阳师专取得函授学历也成为了很多人的梦想。
不知老师们是否还记得,当年学校由“郧阳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曾经一度,湖北七所师专各有所长,我们甚至还争取到了和武汉大学的“手拉手”工程。连续五年,相当一部分学子通过选拔考上了武大的“3+2”和省属高校的“2+2”,由此吸引到一大批来自河南、山东和浙江的优质生源。但是,随着高校扩招,加上地理位置所限,学校经历了比较艰难的办学时期,其他师专纷纷升本,而我们被迫加入“高职高专”的行列。
2016年我们升本了,我们更名为“汉江师范学院”!今年是升本后的第七个年头,正面临着本科合格评估、师范专业认证等艰巨任务,这对教学、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不断朝着向上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好。现在大家应该经常这样回复家长电话:“您的孩子考的不错,只是我们学校本科录取分数挺高的,不行了您报我们的专科,只要孩子肯下功夫,将来还有专升本的机会。”记得我2018年参加十堰市政协组织的活动,他们推荐我做小组代表发言,一位政协委员还骄傲地告诉我:“我是你们汉江师院的客座教授呢”。您瞧,这就是底气!

我常说这样一句话:“出过国的人更爱国。”唯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中国人在国外才能扬眉吐气。2010-2011学年度我在美国爱荷华州马歇尔顿高中做赴美对外汉语教学志愿者,在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上,我遭到了一位来自缅甸的家长的百般刁难。他质问“你们中国不注意环境保护,导致河流污染,也影响了我们缅甸的河水,你怎么看?”我把他带到教室悬挂的中国地图前,告知他我来自中国的中部,我的家乡有一座美丽的丹江口水库,我们库区的水可以直接饮用。并且明确告诉他,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他是非常无礼的,最后他不得不道歉后离开教室。
老师们,对于一个从教30多年的老师而言,我只想说,我们的底气来自学校的发展,来自自身的发展: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文章系在汉江师范学院庆祝第38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交流发言,作者系从教30年教师代表、外国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