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张倩,思政课教师,心理咨询师,特殊教育专业指导老师,时事评论员。
网络世界并不是一个纯粹自由的空间,它同样受到社会现实法律的约束。我们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屏幕背后的自己是隐秘的,就在网上肆无忌惮地捏造事实,散布恶意或不实的信息,玷污他人名誉,侵害他人权益,满足自己私欲,也深深地伤害了他人,但他们意识不到这是网络暴力,更是一种犯罪行为。因此,需要引起社会、学校、家长们的高度重视。
凌晨睁开眼睛,班级微信群跳出条短信:“我们俩昨晚在一起了,某某同学是我的人了,请男同学们远离她。”这条炸开了锅的消息,一时间也成了微信朋友圈里的头条。我迅速打电话给事件中的女学生,电话那头传来了她发疯般的放声大哭。待冷静之后,她向我道出了原委:“昨天放学,我被他堵在了教学楼一楼。他笑着把我的手抓住,说要我做他女朋友,并要求周末去他家里玩。我以为是开玩笑,便想把他推开回家,结果他不乐意,拉下脸特别认真地又说了一遍,并且警告我,如果不答应,他就在班级群里公开说我是他女朋友,并且说我们俩发生了关系……”顷刻间我的头都要炸了,网络暴力来得如此迅猛,如此猝不及防。
网络暴力者通过各种网络平台随心所欲发表着自己的网言、网语、网评,伤人、害人甚至“杀人”于无形之中。涉及学生、学校的网络暴力事件发生后,需要突出“四个快”来解决问题。一是班主任要快速组织人员安抚和稳定被施暴学生情绪,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二是学校要快速组织多方职能部门及时协调,满足学生的诉求,而不是让学生孤立无援,陷入绝境,掉入痛苦的深渊。三是各方要快速对施暴学生加强教育,使其明白网络世界不能随心所欲,要求其立刻澄清事实并对施暴者道歉。四是如果问题棘手,必须快速报警,阻止网络错误舆论的蔓延与发酵。
网络暴力一旦按下了启动键,将一发不可收拾,那将注定是一个人噩梦的开始,甚至影响这个人的一生。所以面对网络暴力,作为被施暴者,一定要冷静地处理,应该迅速拿起法律的武器积极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名誉,寸步不让,绝对不可以因为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伤害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明白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一样也受严格管束,触犯了法律,法律终会对其进行制裁。所以,我们要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网民,不要把芝麻大的小事放在传播速度惊人的网上发酵成西瓜大甚至天大的事情,最终引火烧身,害人害己,得不偿失,后悔莫及。
网络暴力者们请停止在键盘上的“恶意敲击”,净化自己的心灵,做文明网民,做守法网民,做合格网民。让我们携手设置网暴的屏障,营造充满秩序与道义、干净与和谐的网上“绿色生态圈”,对无法无天的网络暴力行为说“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