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探索土家明珠文化 发动乡村振兴引擎

时间:2022-08-23 浏览量: 作者:张亚文


——经管学院赴恩施“文旅考察”队调研情况报告


“田野纵橫千嶂里,烟火人家半山中”的两河口村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薅草锣鼓的发源地,村内还有彭家寨等全国性重点保护单位,宣恩耍耍、宣恩土家八宝铜铃舞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探寻少数民族聚居地,恩施两河口村优秀特色民族文化的的深厚底蕴以及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更多可能性,我们赴恩施“文旅考察”小分队在过去的一周派了代表亲身体验感受两河口村民俗风情的魅力,并希望能为乡村振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武陵山腹地、酉水河上游是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它是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传统市集聚落之一。在调研的过程当中,调研成员在与当地居民交谈采访当中了解到在2021年5月21日两河口曾经参加了第十七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单元展览开幕,两河口作为分会场跨国连线直播互动。这座"土到家"的古村走出了国际范儿,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项目的示范意义。

整个调研的过程当中,令我们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无处不在的吊脚楼了,其中最典型的应该就是彭家寨了,一进古寨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层层铺开的吊脚楼,错落有致,相互烘托,囊括单吊式、双吊式、二层吊式、三层吊式、平地起吊式和“一”字吊等吊脚楼全部样式,被中国古建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良皋誉为“可与其他各地最好的吊脚楼相比”。

除了建筑不得不提的就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明显地表现出广大农村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及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少数民族特色舞蹈了。据了解当地舞蹈种类多样有蚌壳舞、车灯舞;有表现技艺的龙舞、板凳龙、狮舞、高跷、猴儿鼓舞、滚龙连厢;有表现生产劳动的采莲船等。在调研的过程当中,我们调研团队也曾有幸见过土家族的小姐姐们穿着特色民族服饰跳着他们独特的民族舞蹈,实在是让人流连忘返。还有那些原始古朴的土家八宝铜铃舞,饶有情趣的上梁歌,悲喜交加的哭嫁歌,深沉悠转的夜灵歌,诙谐活泼的闹房歌,进退有度的薅草锣鼓,是伴随村民的生活元素,也是研究土家文化的宝库,故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

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当地的美食了。油茶包谷酒、泡菜土腊肉、粑粑鱼乍广椒、豆皮懒豆腐,是盛行于两河口的特色美食。走进两河口村,你就会发现土家腊肉,土家藤茶,土家特色菜馆,土家特产等等一系列的民族美食鳞次栉比,在与当地村民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当地也开发了初具规模的农产品水白柚以助力乡村经济。为形成特色乡村经济不懈努力。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两河口村蕴藏着巨大的文化潜力,但在我们调研小队与当地村民委员会采访的过程当中了解到受这几年疫情的影响,两河口村的旅游业遭到重大打击,不仅众多商铺破产倒闭,更多的年轻人离开家乡寻找出路,当地即将面临着老龄化严重景区一蹶不振。经济停滞不前等一系列问题,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受到重大影响。作为恩施“文旅”考察小分队的一员,我们这次来到恩施,以两河口村为例,主要就是对优秀特色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同时思考如何助推当地的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业互相推动,甚至是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开发优秀特色民族文化衍生品以直播,带货等互联网形式来带动就业吸引年轻人反乡恢复当地经济的生机与活力助推当地乡村振兴持续性发展的可能性。

中华文化是柔软的,是坚硬的。他是日月星辰,挥洒光芒而不与萤火争辉,他亦是坚持铁胚,经得起烈火灼烤,千锤百炼,誓死不屈的龙脊柱,中华文明的韧性成就了中华上下5000年的历史,延续至今。中华文明的韧性支撑着这座中华大厦屹立不倒,在未来强盛之路上破浪前行。恩施“文旅”考察小分队挖掘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以产业振兴发扬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保护和传扬中华优秀特色民族文化,我们行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