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七一文学|“生命线”系列⑪克服社交的恐惧

时间:2022-08-17 浏览量: 作者:张倩

作者简介:张倩,思政课教师,心理咨询师,特殊教育专业指导老师,时事评论员。

在公众场合,有的人高谈阔论、有的人结结巴巴、有的人面红耳赤。你属于哪一种人?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人,在私底下口若悬河、思路清晰、侃侃而谈,但一面对大片的人群,脑子就一片空白,就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言不成句,连眼神都不知道该放在哪里了,身体像是抽了筋似的,不停地颤抖。表情十分痛苦难堪,着实让人也感到很不舒服。

课堂上,一名女学生被老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只见她的脸已经涨得通红通红,胆怯和羞涩使她几乎不敢抬头,老师在无奈之下让她坐下;班集体搞活动要求每位同学都要上讲台发言,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与成长烦恼,轮到她讲话时,她一言不发伤心地哭了,被全班同学嘲笑;学校组织的踢毽子比赛,她因为在私下踢得很娴熟也加入进比赛队伍,可到了比赛当天,她说人太多了她紧张,并表示坚决不参加踢毽子比赛,使得班级参赛组成员对她有很大意见。像这样的种种恐惧,不仅让自己难堪,更让别人瞧不起。

社交恐惧的最大问题应该是长期习惯性的自我怀疑。我有次在公交车上目睹了这样一位“脸皮厚”的女士:她一上车就开始演讲,她说自己第一次还没开口就怀疑自己要失败,于是仓皇而逃,第二次艰难地开口也只说了两个字,心都要跳出来了,并在仓皇中赶紧结束,直到第七次,她终于成功克服了自己社交恐惧的毛病——在众人面前敢大声讲话。这位女士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要克服社交恐惧,首先要有必胜的信念,其次要有不怕丢丑不怕别人取笑的心理,最后要有战胜困难直面现实的勇气。

网上口若悬河,现实闭口不言,是我们一些人难以跳出社交恐惧这道坎的极端表现。高科技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便利的高质量生活环境,但我们也看到,社会交往渐渐被智能化的物品所取代,开会被腾讯会议取代,聊天被微信取代,交心被狭隘取代。正是因为这样的人为阻隔,我们失去了许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导致许多自诩社交恐惧症的人难以适应这个时代的变迁。未来如此美好,我们应该张开嘴迈开腿主动地把自己融入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因为交流而快乐,因为大方而自信,因为分享而执着,进而去感受成长的乐趣、赶走社交的恐惧,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社交恐惧是遮挡美景的乌云,我们要用骄阳和柔风驱散它。社交恐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勇气去战胜它。希望每一位社交恐惧者都能像角落里的蘑菇一样,坚强地撑好自己的伞,勇敢地面对风吹雨打,用崭新的面貌促使自己成长,迎接阳光雨露的洗礼,成就丰满的人生,成就辉煌的事业,成就伟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