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七一文学|“生命线”系列⑧识别网恋的黑洞

时间:2022-08-14 浏览量: 作者:张倩

作者简介:张倩,思政课教师,心理咨询师,特殊教育专业指导老师,时事评论员。

网恋就是看不见的恋爱,听起来很美好,而其实就用一张“漂亮的脸”把你往沟里带。“坐起来玩电脑,躺下来刷微信”是网恋学生的真实写照。青春期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渴求被温暖的心理,喜欢探究新鲜与刺激的事物,对异性的好奇心使他们萌发了对爱情的渴望,特别是在家庭中得不到关爱的学生,网恋给这种渴望提供了生根发芽的肥沃土壤。

班上有个女生最近总是对着手机笑,无时无刻不拿着手机发信息。原来,她在网上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大9岁的“男朋友”。开始的一个月他们聊了好多次通宵,女生甚至白天请病假在宿舍跟对方进行视频聊天,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关心自己、爱慕自己的男朋友,天天沉浸在幸福中。突然有一天,她的那个“男朋友”消失了,她想去找他,才发现自己不知道他家住哪里,也没有电话号码。她太伤心了,于是,当晚吃了大量混合药物,想以“死”来表达自己对网恋男友的“深情”。当她被送进医院抢救的新闻引爆整个校园时,老师和学生们都张大了惊讶的嘴。网恋竟能引发如此闹剧。

在了解了学生网恋之后,我们有如下做法:第一,立刻联系父母,提醒家长多和孩子交流,多找能与孩子交流的共同话题,降低孩子网络情感代替的机会;第二,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让学生少走弯路;第三,辅导员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以及班风建设,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以及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鼓励。促使网恋学生把注意力从网络上转移到学习中去。

网恋的魅力在于网络的虚幻与神秘。陷入网恋的学生往往沉浸在虚拟的爱情世界里,耗费了大部分休息时间,极大地减少了与家人、同学、老师、朋友的交往时间。因此,学校应不断对学生加强网络法制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网络正能量引导,培养学生信息辨别能力,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与此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学校重视不重视、做得好不好。思政课老师应积极地利用班级群开展师生之间的“心理对话”。

网恋像一个魔爪,死死地抓住学生们,让他们深深地陷入情感中不能自拔。这个时候我们应一味地“堵”,还是采取疏导的方针?回答肯定是后者。希望老师和学生家长真诚关心陷入网恋“拔节孕穗期”的学生,给他们“补钙”“壮骨”,引导他们转移注意力,在大好时光勤奋刻苦学习,培养高尚品德,铸就坚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