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张倩,思政课教师,心理咨询师,特殊教育专业指导老师,时事评论员。
时常有人会问,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不做事只会享受,还要提出许多无理要求,家长拿他们基本没有办法。事实上,我们中确实有这样一群人,她们小时候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长大后却连最简单的洗衣、做饭、拖地都不会,被父母养成了一个活脱脱的“巨婴”。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记得某寝室长向我诉说过她们寝室里有一个邋遢鬼的故事。说她从不扫地,从不倒垃圾,从不收拾自己的床铺,把一个寝室搞得乱糟糟的,更让人摇头的事情是,衣服泡在盆子里发出臭味了也不清洗,让一整个寝室的同学,只能捂着鼻子睡觉。室友劝她改正,她置之不理,久而久之,大家都很讨厌她。由于她懒惰的原因,导致寝室卫生得差评,室友对此孤立她,活动不叫她,也不再关心她,关键的事情也不提醒她。
针对问题,我们做法有五:第一,找该寝室各个成员谈心,强调寝室卫生的重要性,关系到每位同学的健康;第二,开展以“团结友爱”为主题的班会课,让全体同学学会坦诚、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尊重、学会换位思考;第三,老师与相关同学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对学生的邋遢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和方法指导,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第四,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制定赏罚分明的寝室条例和卫生排班表;心理委员负责调和平时宿舍里的一些小矛盾。第五,开展班集体活动,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通过跟这位同学的谈话中得知,她不是不想打扫卫生,只是有时候早上走得急,再加上自己本来就是个粗线条的人,对于生活细节可能不太注意。之后她的一些坏习惯由室友提醒改正,问题得到了解决。整个寝室同学快乐地生活在干净明亮环境里。
不和谐的寝室关系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正常生活及情绪的变动,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副作用。当宿舍中出现各种矛盾时,我们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而不是逃避。如今的学生们大部分是在优越、宠溺的环境下长大,没有洗过衣服、没有做过饭菜、没有扫过地拖过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许多家长认为没有必要让孩子动手做,只要搞好学习就好。另一方面是,有部分学生会做,但是懒惰心驱使她们不去做。因此,家庭应该发挥基础作用,注重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与此同时,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劳动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最终达到学校与家庭、社会协同推进。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高兴地看到,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