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易国祥:“暴力矫正”青少年,最该骂的是家长吗?

时间:2021-12-11 浏览量: 作者:易国祥

“看到这种新闻,我真的想骂人,最该骂的是家长。自己教育无能就算了,还要把孩子推向深渊,进去的孩子会留下一辈子的阴影。”这是12月10日新京报关于《失去自由的365天,少年们拼命逃离“矫正学校”》报道获得高赞的一段置顶留言。

群博励志学校是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一家非法办学机构。成立于2017年,虽然两次被当地教育部门叫停,却一次次“死灰复燃”,招收了2000名学生作为矫正对象。2021年11月,20名未成年人共同发声,揭露该机构对未成年人进行“暴力矫正”,严重摧残青少年身心健康。其中14岁少年李文被“骗”进来后,关进“小黑屋”禁闭20天,在接受“改造”时,每喊叫一声,棍棒训诫。“一开棍就是几十棍,开到屁股淤血才停手。”

读者看到孩子们受到如此摧残,首先想到父母的责任,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家庭教育得法,孩子就不会“脱轨”;如果父母心明眼亮,就不会将孩子送入“虎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最基础、更重要的教育。小学阶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分量比为7:3。导致孩子接受“暴力矫正”,不要说旁观者认为“最该骂的是家长”,就是被虐待孩子的父母,也一定深深自责。但是,板子首先打在家长身上,对于认识“暴力矫正”,解决“暴力矫正”带来的问题,只是隔靴搔痒。

这种“暴力矫正”,实际上是家庭教育失败的“次生灾害,这无疑是国家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初衷。为了促进家庭教育,这部法律赋予了地方政府责任,明确了教育和妇联为统筹部门,共有22家单位和机构对促进家庭教育负有相应责任。如果李文所在的家庭得到了有关部门及时的帮助与服务,如果非法办学机构得到有效的管治,以暴利为目的,以博爱之名摧残青少年的群博励志学校就不可能长期存在、野蛮生长。

非法教育机构成了“脱轨”青少年家长们的救命稻草,人们不禁要问:那些“相关部门”在哪里?面对《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提到的22家相关单位和机构,当事家庭感受不到任何支持和帮助。如果我们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对家长的责备和埋怨上,无视这一代家长所承担的家庭教育的艰难程度,如果政府和社会不能给家庭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服务,即使“暴力矫正”被铲除了,还会有其他牟利机构乘人之危,浑水摸鱼。

期待《家庭教育促进法》早日生效,各级政府切实落实好这个法律,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教育结合好,让“暴力矫正”没有存活的空间。

(红笔:易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