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网评汉师】凡人善举传递小城大爱

时间:2021-09-30 浏览量: 作者:许洁

“你们学校学生啊,被你们教育的很好,品德好。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谢谢她们,请你们帮我看是否能通过她们的老师表扬她们一下,这种行为,应该被肯定和鼓励……”近日,有市民通过电话匿名向学校相关学院反映了一件我校学生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希望能够给予当事人表扬和鼓励。记者通过联系查证,事件的主角正是我校教育学院两名学生余洋和曾淼。(9月30日汉江师范学院新闻网)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温暖,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情感。前段时间,“拾金不昧的大爷”因捡到万元财务上交警察不留名,他的事迹刷爆十堰人的朋友圈。德不孤,必有邻,两位女生将捡到的手机归还失主,这种善举应该受到肯定和鼓励。友善的力量来自个人的修养,来自家庭的熏陶,来自学校的教育熏陶,来自社会的引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急人所急播善种,感恩道谢传佳话。两名女生因有过丢手机的经历,想到失主一定很着急,等待半个小时无果后,她们很聪明地拨通了手机最近通话的号码找到了失主的儿子,失主奶奶感激地紧紧握住两人的手。“我们俩这学期正在市里的小学实习,捡到东西要归还,遇到需要帮忙的人伸出援手,我们也是这样教育孩子们的。” 朴实的话语展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拾金不昧的优良品质,凸显了学校立德树人的显著效果,也是十堰创文让凡人善举蔚然成风的必然结果。

以友善推动友善让社会更和谐。毕淑敏曾说过“内心的慈悲与善念,安详澄澈,那是抵达天堂的云梯”。今天,这种慈悲与善念无疑就是通往和谐社会的船帆。捡到东西归还失主可能只是一件无足挂齿的小事,却让他人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社会的温暖。如果人人都能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个世界必将少一些纷争,多一些祥和,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温暖。

勿以善小而不为,人皆可以为尧舜。12岁十堰少年田若辰帮助5岁孩子找到回家的路;湖北工业职院女教师毕艳琼施以援手为小女孩赢得抢救时间;中国好人周鑫昔日携笔从戎,今朝捐髓救人……他们的善举都收获了感激与赞赏。友善的传递者可以是孩子、是老师、是青年大学生,可以是从事各种行业的人同时更可以是自己,即使是最平凡的人都可以日行一善。学榜样、当模范,让文明成为习惯,见贤思齐就会蔚然成风。

(红笔:许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