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举措、部署推进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工作。(9月7日人社部网站)
以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唯项目为内容的“五唯”是人才评价中的顽瘴痼疾。这种为了便于操作长期存在、得不到纠正的“五唯”不良倾向,已经成了形式主义、功利主义、作秀成绩的怪胎,已经到了该清理、必须清理、彻底清理的时候了,《指导意见》出台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告别“五唯”,必然能够让实验技术人才创新有为、真有作为、大有作为,必然“为”出一个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崭新春天。
实验是科学之母,实验技术是科学创新的标配。无数伟大的创造、宝贵的发明、奇迹的发现,都是从实验中走来的。实验技术人员是科技前沿的先锋,是教学一线的尖兵。实验技术人才是学校和科研机构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学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加强科技实践与创新的重要力量。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五唯”桎梏的压抑,实验技术人才难以专心进行科技实践与创新,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费。对这些人才我们应该科学地管、艺术地理,真正让职称管理遵循实验技术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建立符合实验技术人才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实验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面推动科研实践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但是,“五唯”导向则让评价走向作秀、走向功利、走向了激励作用的反面,削弱人的积极性,打击人的主动性,压抑人的创造性,“五唯”评价已经到了必须消失的地步了。
实验技术工作是一个需要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工作。这种研究需要长期潜心钻研,久久为功。不能浮躁、不能急躁,必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必须把冷板凳坐热,才能有突出的成果。1879年10月21日,电灯研制成功。为此,爱迪生试验了近1600种材料。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充分说明实验之长久,之特点,之价值。今天,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打破“卡脖子”技术,我们要打造更多原发性、原创性成果,我们需要的就是扎扎实实地用实验去探索、去创新,去发现。《指导意见》提出,灵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探索代表性成果评价,注重代表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力;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鼓励实验技术人才潜心研究,做出突出贡献。这就是很好的职称改革评价导向:你的成果有没有质量,有没有价值,实践是最公正的裁判员,时代是最公平的考核官。一个实验技术人员的发明、发现、创造,不是表现在学历、资历、论文、奖项、项目里,而是在科研阵地、生产一线的火热实践里,在那里创造价值才是真价值,做出贡献才是真成果,只有这样的价值和成果才能体现对生产力的促进,对时代发展的赋能,对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助力。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盛和强大,实验技术人才是重要支撑。只有破除“五唯”桎梏,实验技术人才方能轻装上阵,骏马奔腾,方能在实验技术领域开拓出一个崭新的天地,为我国的教育科技事业做出更多创新性贡献,方能在科技研究、生产实践中释放出磅礴力量。
(红笔: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