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夏永林:在思政课实践教学集体备课会上的发言

时间:2021-08-25 浏览量: 作者:夏永林

今天的这个活动安排的非常饱满,开展得非常扎实。首先,要感谢华中师大“同课异构思政课创新中心”和华中农大马院的邀请,和来自全国的思政同行们(据说线上有一千多人),就“思政课实践教学”这样一个主题进行交流。“同课异构 协同共研”思政课创新联盟成立以来,聚焦思政课教学当中的真问题,利用“专家指导和思政课教师同行们协同共研”这样一种形式和机制,集体备课办得越来越好、影响越来越大。

最开始给我布置了个命题作文的任务,就是让我讲一下我们学校申报了一门社会实践金课,就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课程。因为今天这个时间关系,我也不能再讲了,我也做了一个ppt,如果大家需要关注社会实践金课的话,下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的交流。另外,从老师们给我提出的需要咨询的问题来讲,其实是一个如何处理思政课实践课和社会实践的问题。我们当时申报的课程偏属于社会实践,虽然它的内容以红色筑梦之旅为基准,但是我担心,把这个东西讲完了以后,怕冲淡了我们今天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题,所以我就不准备讲了。前两天我在公众号中也推了一篇文章《思政课实践教学集体备课要关注些什么问题呢?》估计有些老师已经关注过,把我对这一次实践教学集体备课的基本想法基本表达了。客观来讲,我自己很少参加思政课实践教学这一类的备课。今天听了前面的几位专家的报告和老师们的分享,这里面既有像北大马院这样一个全国最顶尖级马院起引领作用的,还有像华中师大这样的全国重点马院;既有本科院校,也有高职院校。老师们的发言对我非常有启发,从老师们发言的角度上来讲,其实也验证了一些共识性的东西,所以我后面需要讲的如果和前面专家老师讲过有共识性东西,我就点一下就行了。因为既然是共识,大家可能就要把这样一些规则性的、原则性的东西变成共同遵循的东西。

我实际上准备讲三个部分,我也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当中把它讲完。因为每次把握放到最后最后来讲,我经常感觉到我就像那个中国足球队一样——“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我把这三个问题罗列了一下,大家可以看看。

一、今天的集体备课应当聚焦的问题是什么?

首先需要讲的就是我们今天搞这个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集体备课应该聚焦的问题是什么?因为对于思政课实践课教学,说实在的,“各庄有各庄的高招”,每个学校都有自己对实践课的理解。今天发言的都很有特色,不过,那些没有发言的学校和老师,不一定做得就不好,客观上来讲也有做得非常好的。我个人感觉,通过这样集体备课的这种形式,让各种各样的做法在一起互相交流,这本身也是一个调研的过程。我在这个标题下主要是讲两个问题:

第一,今天在线上这么多的老师关注我们的这个思政课实践课的集体备课,那么大家的期盼是什么?老师们牺牲了自己这一上午的时间,他想要得到什么?或者换一句话,我们能够让他们有获得感吗?我大概梳理了一下,无非就这么几个,一是学习交流。即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学习、交流、观课,观察一下各个单位是怎么做的,有哪些能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二是释疑解惑。每一个学校、每一位老师,特别是我们现在青年教师居多,青年教师在思政课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结合上、理论课到底怎么来把握等方面,可能还有一些问题,希望听一听不同的报告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三是寻找办法。我想可能有很多的老师也有这种想法,就是看能不能找到一个适合于自己学校的办法直接拿来用。我个人觉得最后这一种想法可能不太现实。为啥呢?因为每一个学校的差异性比较大,每一个学校所处的地域差别也比较大,可利用的实践资源也不一样。到底别人的办法能不能平移、复制到我们这个学校来呢?我通过这么多年的思政课的实践感觉到,直接要找方案、直接要找模板,估计要难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思政课老师,我们经常讲要反对教条主义,但是我们自己在应用这些理论、原理、经验的时候,也要谨防一个东西,就是要谨防简单的平移、简单的复制。所以,期盼不同就不容易形成共识性的东西,因为每个人他的要求不一样。

第二,就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而言,我们要根据不同学校的特色,尤其是不同面向的对象,因为我们这里面学生的差异性也很大,应当因地制宜地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既不能千篇一律,又不能脱离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这个属性,因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的属性依然属于思政课。刚才我听第一个报告的时候,北大马院陈培永院长讲的那个观点我特别赞同,就是思政课实践课教学,它不是社会实践,它不是活动,它是个课程。相对来说,思政课的理论课教学,因为有统一的教材,所以大家在进行备课时,一般都有一个纲领性的、指导性的东西,而思政课实践课教学还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这样一种指导性的东西,所以这就是要靠我们大家不断的探索。其实教育部对思政课的建设当中原来就有一个要求,就是我们说的“三集三提”,特别是要通过集中研讨来提问题。我们今天其实也是一种研讨的模式,我想我们还应当是聚焦在某一个问题当中,但是这些问题它不是学术问题,都是我们说的是来自于教学中。因此,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来讲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从教育部对思政课建设的各个文件当中,检查、考察每个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标当中,其中都有实践教学的问题。我在这个地方主要是要强调一点,就是我们做这个思政课的实践,除了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来获得收获以外,我个人认为,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实践教学其实也可以解决一些教师脱离实际的问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素材和增加一些青年教师所缺乏的实践的感悟。这个就可以避免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思政课讲起来不能是干巴巴的、没有生命的、是冷冰冰的。为什么?因为有了火热的现实生活,有了来自于现实当中调研发现的问题,我们在理论教学、在课堂教学当中的针对性可能会强一些。所以我想从这么大范围的集体备课和交流当中,我个人认为还不是简单的做一些方法性的交流。

今天几位老师介绍的都不错,但我们今天更需要看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些做法背后支撑你为什么这样做的理念是什么、基本思路是什么?这样才能让学习者,不只是能看你的方法,你的方法高大上,但我没有办法学;没有办法对我有启示,收获可能就不会那么大。所以我觉得学习别人的理念、学习它的思路,这个特别的重要。结合前面几位专家的发言和教师的交流,有教学设计、有教学模式、有教学平台、有教学内容;有宏观指导的、也有微观方法的等等。我个人认为,他们每一位在介绍的过程当中有不少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思政课实践教学当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上述这些问题或上述介绍的经验也好,都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来思考和进行设计的,我觉得这是思政课的一个基本的属性。但是我可能还要提醒我们今天线上交流的各个学校、各位老师,我们还应当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我们往往不太容易从学生的视角来思考和梳理哪些因素会制约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的实效性的。就像我们上理论课的时候,我们一些老师不做学情分析,只是讲你的内容如何如何的高大上,你这个内容如何如何的有意义,但是它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不能引起学生对这个活动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你这个活动设计的再好,可能对学生来讲他参与度不是很高,学生会嫌“老师们累得很!”。所以我觉得可能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从学生的视角上。(我自己梳理的这么几个方面,但是这只是罗列,没有从系统的角度上分析,)比如说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存有的思想疑惑,能不能在实践教学当中得到阐释?二是我们组织设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当中,是不是学生真正想要的、真正愿意参加的、真正有收获的。三是学生在真正的实践教学活动参与中形成的哪些问题反过来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当中进一步深化和讲授。所以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实际上是牵扯到一开始的设计目标。第二个问题涉及到反向回来总结我们的实践、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我觉得这样才是真正的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四是如何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管理问题。因为这个实践教学各个学校都有各自的做法,从新闻媒体报道当中来讲,每一个学校都认为自己实践教学都是成功的的。但是就像“华水”的张梅书记所讲,“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怎么样做到全员参与而不是蜻蜓点水,这个特别的重要。”怎么来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包括我后面讲的,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怎么评价?评价的指挥棒如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话,我们说的任何的理念其实都很难实现,因为不按照这个导向来走,前面讲的理念是没有办法落地的。

我只是列了这么四个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既可以是教改、教研的问题,其实也可以把它上升到科研的问题。这是我说的第一点,就是我想大家问题更聚焦,我们聚集着上千人,不是说你唱完我来唱,我们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当中如果达成共识,这就是我们带有指导性的东西,所以我特别这个赞赏北大陈院长他们搞的实践教学手册,把这个手册弄明白,就相当于从一开始管理规范就比较好。

二、做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我们在做好这个思政课实践教学集体备课的时候,结合我自己的经验,主要是考虑到这么几个问题:

一是一定要界定清楚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的边界。这里头有两个边界,一个边界就是思政课和团委系统搞的社会实践,这个后面要为一个老师给我提的问题答疑。还有一个边界就是现在我们有不少的学校把思政课、实践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我们也作为一个独立的课。我当时搞这个独立课的目的,就是每一门思政课都做这个实践课的话,重复性太多。所以我觉得从另外一个边界上来讲,就是独立的思政课的实践课和我们在课堂上多种教学形式的教学实践,也要把他们的边界划分清楚。因为我认为这个划分实际上既解决了思政课不是活动的问题,又解决了思政课的特性,即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而不是实践性的问题。我们不能完全的夸大、过分的依赖实践课来弥补我们在理论教学当中的不足。

二是我们要把握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规范性。这种规范性还是要从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意识形态性这些问题来入手。有的时候学生实践回来做的展示报告当中有些观点我们必须要把关,我们如果不把关的话,他得出来的结论,要么就是迎合你想要的观点,要么是有些学生比较个性的话,可能出来这个结果可能还有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要做好实践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规范性,这是属性决定的。

三是要规划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计划性。既然是一门课,它就要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教材、教学过程等方面,把控教学管理,特别是一定要有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这些东西如果做不到的话,我们的这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可能要么就流于形式、要么在管理当中可能因为环节衔接不上产生问题。

四是将大思政课的逻辑和视野与实践课关联。大思政课要求我们既要将思政课、实践课与社会实践的区别,但是我们又要和大思政课这样一个育人格局联系在一起,因为只有把大思政课整个的格局联系在一起,我们才能共享实践育人的成果。比如说团委搞社会实践,我们搞这个思政课的实践,其实它面向的对象、面向的内容可以是一样的。只是回来后,团委有团委的要求,我们有我们课程的要求,不是造成团委搞他的社会实践,我们布置的是实践课程。我们在实践中已经发现这种内耗的现象也是非常多的,所以我们讲要通过构建大思政课,让我们思政课实践的事业、平台、资源更多一些。

第五个是要做好实践教学评价考核。这个我简单的说一下,就不展开了。

三、对与会教师提出的实践课教学问题的回答

熊老师梳理了老师们提的问题主要是三个问题,我就在这结合我自己的感受回答一下。

第一个问题是“大家都知道思政课、实践课教学不同于团委与社会之间,但究竟如何来做才能体现思政课程的属性”。其实刚才专家在解读的过程当中,也讲到思政课的课程属性就是三个属性,即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就是我们通过思政课的实践、我们所要验证的和学生所要得到的、和团委的社会实践要求学生所接触实践的大目标是一样的,但是具体要求是不一样的。社会实践属于团中央系列,我过去也指导过学生进行三下乡的活动。但是如果是作为思政精课、实践精课,它是由教育部来管。所以大问题都是大的思政教育的体系下的,但是我们思政课实践教学可能还是要从教育的规律、教学的规律、从教学的过程跟环节上,你要把它健全。特别是我们要有明确的考核,团委的社会实践活动不考核,是汇报,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区别,但是你不要把它孑然的分开。我们现在跟团委的这个活动是这样的,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出思路,出思想,出指导教师,团委出机制。团委社会实践的机制比我们马院既有精力,也有经验,所以我们不要把他们分割开,我们其实是大思政的一体。

第二个问题,思政课教学如果是实践,如果是教学的话,那就需要教师讲授,但是那么多的学生如何在校外进行现场教学?我想任何一个学校都不可能做到全体学生都到现场去,他肯定要么是分拨、分批,要么是借助于线上的平台。所以我想教师如何讲授,主要是做好三个问题:一个是大规模的进行社会实践之前,你是怎么准备的?我们要布置主题,我们要教给学生调研的方法。第二,在实践活动之中,我刚才听郑院长也讲全员参与,那在校内呢,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思政课按照教学班或者自然班,由我们的全体思政课的教师进行一一对应,主要负责学生的指导。第三就是在实践回来之后如何来进行总结,如何来进行提升和提炼?我想这三个问题就体现了教师在思政课教学当中的作用,而不是非要把教师全部都拉到现场当中。我们教师在现场教学,还真赶不上这些讲解员,人家带着情感、渲染力和感染力那么强,我们说实在的思政课教师还不一定能做到。

第三个问题,国家规定了四门,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占两个学分,那么是把它统筹在一起呢,还是各自安排?在我们学校,因为我管了二十年这个教学了,思政课实践的风风雨雨、波波折折,我经历太多了。我在16年把思政课、实践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把它写到培养方案里,因为你写到培养方案里,就成了一个固定的课,有课号、有考核、有安排,老师们也有教学的工作量。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我们把思政课作为一个统筹安排来讲,我们有首席教授,我们也设了课程负责人。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是避免了各门课在思政课实践当中的重复问题。至于每一门课,我们学校叫“一课一品”,就类似于前面华水他们讲的每一个年级,我估计各个学校都差不多。我们学校是德法课侧重于小视频、原理课主要侧重于诵读经典、纲要课主要是课程展示、概论课主要侧重于联系实际的调研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集中在一起至少可以减轻老师们在实践教学中的负担,也减少了因为形式的重复性导致是学生厌倦,因为时间关系,我大概就讲这么多,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至于我们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为主题申报的社会实践的金课,因为我不是负责人,我是主要参与者,如果大家需要这样一个介绍,我这个也有ppt,到时候我也发给熊老师,供大家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