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教育是2021 年高校“形势与政策” 课的教学专题,也是对大学生开展国情、世情、党情教育的重要时机。各校从不同角度设计了本专题的教学活动,将教育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线下延伸到线上、从教学延伸到实践, 构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引导大学生学党史、知党情、听党话、跟党走。
我们在课程设计中选取了五个不同的维度, 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重大历史节点浓缩到一个单元约3个学时课程中,帮助大学生清晰了解、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100 年来走过的艰辛历程,引导学生思考我党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激发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时间维度——串连波澜壮阔的建党历史
时间是一条线,串起了建党100 周年的历史。时间是一条河,汇集了建党100 周年的历程。时间也是分界线,把建党100 周年划分为不同的阶段,蕴含着开天辟地、命悬一线、绝地求生、波澜壮阔、春潮滚滚、意气风发等精彩画面, 是5000 年中华文明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时间维度是梳理历史的一个重要维度,意味着用动态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回望曾经走过的路、凝望当前发展的路、展望未来复兴的路。我们在课程设计中将建党100 周年划分为幼年期、成熟期、发展期和成才期四个阶段。
1. 幼年期: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但是,幼年期的中国共产党“政治上还不成熟,对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前途等重大问题,党内还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和争论”。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有失误、犯错误,缴了昂贵的“学费”。这一时期,党的总书记陈独秀面对国民党的“清党”和屠刀,犯下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瑞金时期, 党的最高政治领导和军事领导王明、博古和李德等犯下“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犯下逃跑主义错误,使得苦心经营的瑞金革命根据地沦陷。湘江战役,8.6万红军锐减到3 万多人,留下“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的惨痛伤痕。王明等人的政治领导错误和李德的军事指挥错误直接把党和红军推到历史终结的边缘,党和红军面临夭折的险恶境况。
2.成熟期:从遵义会议到新中国成立
历史终结的危险隐含着历史创造的机遇,命悬一线的党和红军在遵义完成了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标志着党走向独立和成熟。从此,红军犹如惊涛骇浪中的航船,渐渐地拨正了破浪前进的航向。这一时期,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先后完成了史无前例的长征,取得了中国军队抗战史上的第一场胜利——平型关大捷,完成了全党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延安整风,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三大会战,并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在课程设计中,让学生描述“站起来了”背后的情景、画面,那就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剥削,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始终是中国人民最根本也是最奢望的追求。面对“三座大山”,中国多种力量、多个阶层、多种方式试图救亡图存,都没有成功,中国人民的腰杆始终直不起来,身体始终站不起来。只有成熟期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组织一切社会力量,共同实现了站起来的梦想。
3.发展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
这一时期,由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了改革开放,神州大地春潮滚滚,人民生活从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快速向全面小康挺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逐步由蓝图变为现实。2010年,中国工业产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站起来了的中国人逐渐成为富起来了的中国人。
4.成才期:从党的十八大至今
成才,意味着学到真本领,取得真成绩,还能引领世界格局。这一时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思想基础,使党在100周年之际能够顺利完成脱贫攻坚战,“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信心满满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着人们追梦和圆梦——中国梦。
以时间维度设计课程,是为了清晰呈现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危转机的发展历程,以及建党百年经历的惊心动魄、惊天动地、惊涛骇浪、惊天逆转。支撑共产党人的精神原点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支撑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百转千回的强大动力是永远遵奉的信仰、永不退缩的信念和永不放弃的信心。
二、事件维度——标记影响深远的历史节点
历史是以能留下痕迹和记忆的事件呈现的。完整呈现纷繁复杂、波诡云谲的历史可以增强道理的信度。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说:“给群体提供的无论是什么观念,只有当它们具有绝对的、毫不妥协的和简单明了的形式时,才能产生有效的影响。”我们在课程教学中针对文史类背景的学生和理工类背景的学生,设计了两套不同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力图从雄壮斑斓的百年画卷中提炼出历久弥新、值得资鉴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1.文史背景学生:以事件为依托阐释历史
文史背景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系统学习过历史知识,有清晰的历史脉络和框架,有一定的历史见识,课程设计的重点不在历史知识本身,而是引导他们透过历史事件深入思考历史发生、改变、突变的必然性。课程设计选取了百年历史中生死攸关、重大转折或深刻影响历史走向的十大历史节点,包括:
开天辟地——党的诞生、逼出新路——井冈星火、生死攸关——遵义会议、谋划全国——党的七大、立威之战——抗美援朝、春潮滚滚——三中全会、破除坚冰——中美建交、又一春天——南方谈话、融入世界——加入世贸、复兴加速——党的十八大。
授课教师要讲清楚每一历史节点背后的深刻背景、复杂原因、严峻境况,清晰呈现建党百年史是一段艰难曲折、百转千回的历史,是一段改变当下、创造美好的历史,是一段面向未来、谋求复兴的历史。
2.理工背景学生:以数字为串联阐释历史
理工科学生文史知识相对薄弱而且不系统。课程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激发他们听课的兴趣,进而引发他们的思考,从而认识到党的领导是历史选择、时代选择、人民选择的必然性。我们在课程教学中设计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数字解读建党100周年”,将开天辟地、惊心动魄、波澜壮阔、引领复兴的建党史用数字串联起来:
一个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两个一百年:建党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10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次史无前例的伟大远征:长征。
两次统一战线:1924年国民党一大形成第一次国共合作,1936年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两次伟大转折:遵义会议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三次工作重心转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三大里程碑: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次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56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81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7年)。
“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数字解读的前提是归纳,是把按时间演进的历史事件归类。数字解读法是一种精美的语言解读形式,是思维的华丽外衣,其优点是用简洁的语言精准归纳不简单的内容,增加内容的层次感、整体感,增强生动性、吸引力,“防止教学性提升相对不足、被教育性‘包办’等问题”。
党的百年峥嵘隐含一个规律:伟大的历史是多数人齐心协力创造出来的,危急的历史是由少数人运筹帷幄改变走势的。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成熟的领导集体是引领中国走向胜利的必要条件,这也是今天强调“两个维护”的应有之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也是最好的动力源,引导大学生了解历史、熟悉历史、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珍视现在、开创未来。
三、价值维度——解读引领复兴的历史必然
价值维度是用对错、是否、好坏等定性表达来解读历史,增加结论被大学生接受的可能性。建党100周年的历史内涵具有很多偶然性、必然性、逻辑性,要讲清楚,可能需要一套书、一部影视剧、一系列授课专题或讲座。
“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前进的百年奋斗历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回答时代之问的创新过程。”要讲清楚“党是如何回答时代之问”的问题,包含四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事实层面,讲清楚发生了什么;二是原因层面,讲清楚为什么这样;三是发展层面,讲清楚今后会怎样;四是价值层面,讲清楚大学生该如何认识。我们在课程设计中将100年的建党史浓缩为四个带有价值维度的关键词,就是站立、屹立、挺立和矗立,对应四个时间节点、四大历史事件,更加简洁,更加明了,更加生动,更加清晰。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民站立起来
从1921年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为自己的使命。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上迎风飘扬,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结束了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况,从此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的主人,从此可以专心创造幸福生活。
2.抗美援朝让中国屹立起来
抗美援朝,打败了美国,打服了日本,打醒了苏联,震动了全世界。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朝鲜战争“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抗美援朝,使得苏联对中国重视起来。抗美援朝,震慑了日本人,蔑视和侮辱中国的“支那”一词在日本人口中基本消失。抗美援朝是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威之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改革开放让中国挺立起来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心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富有开天辟地、战天斗地、撼天动地精神的中国人开始演绎和讲述“春天的故事”。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华巨轮向着富起来的前方破浪前行,中国挺立于世界的生动画面处处可见。
4.中国梦让中国矗立起来
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宣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富起来的中国勇于承担世界责任,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和“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展示了大国崛起的坚强事实和带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大国责任。中国矗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声音在世界久久回响。
价值维度以历史为串连,以当今为支撑,以未来为愿景。党的领导的必然性是由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的必然性支撑起来的。课程设计需要更多解读当今的必然性,因为建设美好当下是期待美好未来的物质和心理基础。当今必然性需要设计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视角,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宏观层面要体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描绘的宏伟蓝图,即一个梦想、两个百年、两个阶段、四个全面、五位一体、五个阶段的美好生活建设体系和路径。微观是管窥宏观的视角之一,个人、家庭、基层组织的巨大变化都是微观层面的具体体现,是宏观层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让人们感同身受必不可少的选择。
四、对手维度——反观“创业团队”的历史奇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致信邀请李达北上共商建国大计,信中用暗语称“吾兄系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来参与经营”。中国共产党是史上最成功的 “创业团队”。从对手视角反观我党的创业之路,是一个独特的视角。我们在课程设计中选取了国民党、日本和美国三个对手,通过他们的视角反观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奋斗史。
1.国民党视角:失败是必然的
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为标志,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多达31万人。在白色恐怖和反动派的屠刀面前,共产党人从地上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开始了新的战斗。1927年12月1日,双手沾满共产党人鲜血的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隆重的婚礼。两个月后,共产党员陈铁军、周文雍在“让反动派的枪声来作为结婚的礼炮吧”的豪迈中英勇就义。两场婚礼,对比出蒋介石的反动和共产党人内心永不磨灭的信仰和革命必胜的信心。
张学良认为:“打不过共产党的原因,也就是没有中心思想,缺乏统一信仰”。在电视剧《东方红》里,行将离开大陆去台湾的蒋介石和儿子蒋经国有一段肺腑之谈,他认为:“国民党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党内自上而下的腐败!”国民党高级将领傅作义把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违反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最后为人民所抛弃。国民党高官在检讨自身中反衬中国共产党信仰坚定、依靠人民、不畏强敌的精神品质。
2.日本视角:服气是必然的
“七•七事变”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准备充分的日本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毛泽东面对势如破竹的侵略者高瞻远瞩指出,抗日战争要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日本的不可一世、自负与毛泽东的冷静审慎、自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下立判。
日本一直不承认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事实,一是不承认被中国军队打败,二是被关押在东北的日本战犯极其嚣张,不愿认罪。美国及西方主要国家均不认为中国是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抗美援朝之初,关押在东北的近千名日本战犯甚至幻想着美军乘胜进入中国东北“解救”他们。“不可战胜”的美军神话被打破后,一贯慕强的日本人开始怀疑之前对中国的看法,进而希望能够真正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为什么能够成功。日本态度的变化暗含国际关系不变的准则:实力才是硬道理,胜利才会被尊重。
3.美国视角:遏制是必然的
美国作家斯诺在《西行漫记》里指出,国民党部队和共产党部队的区别在于,国民党的教官喜欢说“兄弟们,向前冲”,红军教官会说“兄弟们,跟我来”。一句话点出了共产党凝聚民心和国民党离心离德的深刻根源。朝鲜战争前,美国从资金、武器装备、军事顾问上全方位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经常批评国民党不堪大任。朝鲜战争爆发后,装备远超中国军队的美军亲自上阵作战,结果带回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蒋介石反过来批评美国——美国说我不行,美国亲自上阵照样不行。
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史上,美国是个最大的变量。从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到发动朝鲜战争、到挑动中美贸易摩擦,美国从未让中国太平和安生,极尽封锁、遏制、围堵、分化之能事。美国的遏制擦亮了中国人民的双眼,逼着我党自立自强,帮助我党深刻认识到“厉害了我的国”在路上而不在手上,核心技术靠自己而不能靠他人,美国卧榻之侧绝不容他国安睡,丢掉幻想理性应战方能“胜天半子”。
对手是最好的参照系。对手越强大,越能衬托出我党筚路蓝缕的开拓能力;对手制造的困难越大,越能衬托我党自强不息的战斗精神;对手制约的时间越长,越能衬托出我党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对手制约的条件越苛刻,越能衬托出我党力挽狂澜的抗压能力。对手维度有利于帮助学生从第三视角认识、理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五、实践维度——深化知行合一的历史认知
实践维度是把理论教学延伸到实践教学的维度,是检验教学效果、深化历史认知的必要途径。《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马克思说,解决理论认知困惑,“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理论教学要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要和课外教学相结合,历史过程要和现实存在相结合,以此构筑建党百年史教学的立体体系。建党百年的历史进程,存在于历史记载中、新闻报道中、人们记忆中、历史遗址中、革命纪念馆等时空中,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脑力、眼力、脚力、手力,扩大和增强教学的维度、信度、效度。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对建党百年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全党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全国上下掀起了纪念建党100周年的热潮。我们在课程设计中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建党百年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展课程教学的广度、深度、精度,引导学生知党情、知国情、知社情、知民情,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我们设计了以下三项实践活动。
第一项是“致敬理想、寄语中国”短剧评征文大赛,发动学生用一句话致敬理想,激励大学生理想精神的表达与共振,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就是革命先辈的理想。
第二项是“认知中国”专题实践考察活动。我们组织学生实践队赴湖南省十八洞村、武汉大学对口支援的湖北省恩施州白果树村和湖北省革命老区大悟县等脱贫攻坚一线,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幸福是如何奋斗来的。我们还组织学生实践队赴河南林州红旗渠、重庆巫山“绝壁天路”、贵州遵义“生命渠”、山东临沂厉家寨等地探访,亲身感受当代“愚公”如何撼天动地、感天动地、改天换地、惊天动地,从而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担当。
第三项是“老先生的书房”视听活动。我们组织学生访谈、拍摄武汉大学年龄大、学问高、声誉好的老先生,留下他们为人、为学、为事的视听资料,留下他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以传后世,以飨后学。
上面三项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作业,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同时又独立成体系。三项活动和课堂教学既有大主题又有小视角,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有理论阐释又有实践检验,既有他人的传奇又有身边的故事,立体呈现了中国共产党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构成了课堂内和课堂外相互支撑的教学体系,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必然、现实必要、将来必定。
六、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建党百年专题教学的课程设计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可期等核心命题展开,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学生记住筚路蓝缕的历史,正视来之不易的现在,展望伟大复兴的未来,从而聚万众之力、合万众之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造势发力。此乃我党百年正道,亦是率领中华民族共建命运共同体、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
(原载《中国大学教学》202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