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邓海建:芳华五载奋进路 韶华不负成“顶流”

时间:2021-05-31 浏览量: 作者:邓海建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在鄂西北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孕育着一所有着100多年办学历史的高等学校——汉江师范学院。2021年5月31日《中国教育报》大篇幅报道称:汉江师范学院升本五年来,初心不改、砥砺奋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本科内涵建设的主线,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鄂西北大地上谱写出本科教育的新篇章。

“升本”更“立本”,做好教育战线守土尽责的“卫士”。

2016年3月22日,教育部向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出《教育部关于同意建立汉江师范学院的函》,同意在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汉江师范学院。当年底,一场“本科办学思想大讨论”在全校火热展开。2018年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一个说法渐次成为全民共识: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说到底,就是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坐标系去考量。

实施“汉江师范学院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出台“汉江师范学院本科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汉江师范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等60余项与本科教育相关的制度,不断完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这五年来,通过改革治理,学校形成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格局,本科教育的“四梁八柱”强筋健骨,释放了办学活力,激发了办学动力,本科教育不仅有模有样,更是有声有色。

“立德”亦“树人”,当好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干将”。

斯文不坠,五千年中华文明何以薪火相传?无远弗届,中华文化精神要义如何传布四方?一言蔽之,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什么样的毕业生,是汉江师范学院的头等大事。以“道德建设月”为契机开展道德教育,评选道德楷模;以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为抓手,打造“红笔网”阵地;以知行反思活动为载体,评选“校园知行之星”……这些学校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亮丽品牌,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有了这样的育人理念,自有桃李满园的育人成果。2020年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竞赛,410所本科高校、1408支代表队参赛,汉江师范学院代表队斩获一等奖。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获得国家、省级奖项100余项。统计数据显示,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10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十堰地区70%的中小学教师和30%的基层干部均为汉江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桃李不言而成蹊,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汉江师范学院已形成了自己的“freestyle”。

“初心”加“使命”,奔跑成新时代砥砺奋进的“先锋”。

从“车轮上的学校”演绎南水北调最美故事,到趁着脱贫攻坚的东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近五年来,汉江师范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成果质量取得新突破,社会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学校加大科研平台扶持建设力度,建强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汉水文化研究基地;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农村教师发展中心等18个校级科研平台。比如300余名“民间河长”,成为当地河流保护的重要力量。

“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汉江师范学院与生俱来的时代观与大局观,奠定了其立德启智、修能笃行的初心,培厚了其躬耕教育、服务地方的使命。这五年来,学校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充分发挥科研平台人才优势,将科研工作与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保护、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打造、十堰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战略相结合,在推介武当文化、建设新车城、保护水资源等方面提供了智力支持,贡献了汉师力量,谱写出高校知识分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诗篇。

大河奔流开新路,层峦竦峙争高峰。芳华五载,韶华不负。逐梦逐梦,热血磅礴。历史告诉未来,今天隐喻明日——升本,对了!五年,值了!变局中开新局、危机中育新机的汉江师范学院,正在鄂西北这片热土上,从“主流”向“一流”、从“中流”向“顶流”,迎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而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作者:邓海建 资深评论员 中国新闻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