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近年来,汉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夏小林带领支部紧紧围绕服务地方建设和服务师生建设等目标,将党建工作与教学主体工作紧密结合,逐步形成“123”支部工程建设,所在支部被评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建强党的组织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汉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123”支部工程建设,其中“3”就是注重“三个提升”,即提升学术科研能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专业运用能力,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强化支部组织力、影响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强化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的必然选择。当然,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课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也必须与时俱进。比如汉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工党支部,就通过强化理论学习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坚持党性锻炼、坚持专业提升系统推进思政育人和专业育人水平,在提高党建工作科学性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多措并举,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确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在一点一滴的工作中,汉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工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就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真正地在党员群众心中树立了起来。在书记夏小林带领下,支部内多名教师就加入到了学校心理服务团队,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可见一斑。
增强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创造新的成绩。共筑民族复兴中国梦,必须把党员群众和各类组织团结凝聚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统一行动。当然,也只有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形象好、口碑佳,才能显著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2013年以来,汉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夏小林将“乡村教师”培养做为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就促使一大批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去做乡村教师。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123”支部工程建设再次表明,必须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十四五”期间,坚定不移地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每一个支部都强起来,基层党组织将更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人民群众将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红笔:林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