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开展课后在校托管尝试,得到学生、老师、家长、社会的四方认同,反响较好。课后在校托管分午托、晚托两种形式。通过这样的托管,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老师教学热情不断增强,家长干事创业更加专心,校外托管机构相对减少,一股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在校托管有助于拓展学生学习生活空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开展课后在校托管,克服了学生在家里写作业拖拉,易受干扰,自制力不强,没人辅导等问题,让学生更有时间观念,可以更好地温习功课。同时,孩子们可以在更加生活化,无特殊关照的同伴氛围里,磨炼性格、改善个性,通过互相教育形成较好的生活习惯,改掉挑食等毛病。并且,课后托管老师会对每个学生进行课程检测,给予精准指导,极力培养学生做事的条理性、责任感,让学生学会自己做计划、定目标,补差距,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学习成绩。
在校托管加大了老师培优补差力度,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学校托管通过提供午餐、完成作业、辅导答疑、培优补差、阅读交流、专题活动等,增加了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这样一来,老师在一旁辅导,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同时,老师也有了相对充裕的时间查漏补缺,一对一辅导。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老师教起来也更加省心省力。
在校托管方便家长接送孩子,提高家长获得感。学校开展托管,受益最大的无疑是那些父母都在上班,无法及时接送孩子,照顾饮食起居的家庭,解除了这些家庭的后顾之忧。学校开展托管后,上班一族有了“寄居”孩子的地方,省去了中午的接送,每天可以少跑4趟,晚托结束的时间和家长的下班时间基本一致,家长们可以从容镇定地接孩子,工作、家庭都能兼顾。学校开展托管收取的费用合理、亲民,也进一步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家长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加。
在校托管消除了对校内外托管机构的依赖,提高了社会满意度。有需求就有市场,近年来,校内外托管机构盛行,在解决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难题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也是校外托管机构长久存在的重要原因。但这些机构大多利用自家或租赁来的居民楼作为托管场地,费用不菲,管理却不尽规范,还存在各种隐患,备受诟病。而本着政府主导、市场补充、家长自愿、费用自理的原则,就成了“民心工程”“政府实事”。校方托管的先天优势无疑提高了社会满意度。
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午餐供应和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对于保证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国民素质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全力化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想方设法解除家长后顾之忧,应该作为今后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
(红笔:徐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