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李云勇:追慕科学名人不如关注知识本身

时间:2021-04-08 浏览量: 作者:李云勇

在记不清第几次路过学校图书馆的名人画像后,陈思怡决定做一件事。她要给校长信箱写信,请求增加图书馆大厅陈列的女性名人肖像。4月6日,记者收到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信箱回复,增补的女性画像已进入绘制阶段,工期预计4-5个月,“届时所有拟增加的画像会同时展出”。(4月7日《中国青年报》)

大学女生给大学校长写信,给图书馆馆长写信,良好互动值得点赞。可大学图书馆挂不挂、如何挂名人画像,似乎更应该问一下科学家们:“你们喜欢自己的画像挂在图书馆的墙壁上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布鞋院士”李小文,等等,他们希望有后来人,但是绝对不欢迎像追“港台明星”那样追他们。真正的科学家其实并不喜欢别人随意打扰,也不喜欢随意打扰别人,他们更希望年轻人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知识本身。

图书馆名人画像挂上去简单,往往还经常配上一句简短而富有哲理的精美语句。可如果这些语句断章取义,恐怕反倒会误导公众。比如,很多地方喜欢悬挂爱迪生的画像和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么做显然遗漏了爱迪生的后半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意思是说,如果没有灵感,再怎么努力也是白搭。

我们进入图书馆,如果仅仅关注名人的画像境界实在太低了。一位美国读者喜欢钱钟书的作品,想要登门拜访他。钱钟书在电话中婉言拒绝了这位读者:“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对于科学家来讲,只要读者觉得他们发现和阐述的知识值得学习就够了,没必要看到其本人的画像。

追科学明星,这个可以有。但过度地在乎他们的画像就大可不必了。我们如果觉得科学名人的知识好,功劳大,可以到书本里去多了解下,比如了解下爱迪生关于“灵感”的后半句,就能让很多人迷途知返。图书馆有没有名人画像,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关注知识比追捧科学名人更重要。

(红笔:李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