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管控中小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是不想手机冲击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当下的智能手机,其诱惑力非大多未成年人可以抵御。网友一句“老实话”说出了手机的致瘾性:现在的成年人都尚不能做到手机离身,每天被手机奴役,更别提自律意识不高的学生了,带手机只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校协同、多方发力。
手机诱惑无处不渗透,这就意味着学校理应成为一片清净之地。社会上不少成年人几乎机不离手,工作中不可或缺之外,一有时间就刷网页、刷视频也是事实。不少手机上瘾的成年人也想摆脱手机“牢笼”,可是做不到啊!杜绝手机入校,也是用强制办法让青少年少走弯路。哪怕是被限制甚至是强制不带手机入校,把更多时间和心思用于学习,明日也会感谢今天的“雷霆手段”。对下一代负责,就要保护好校园的清净,至少校园里孩子们不再被网瘾包围。
校园里强制青少年不用手机,正在成为世界共识。法国自2018年9月秋季学期起,法律禁止3至15岁的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澳大利亚不少公立小学实施手机禁令,以减少网络欺凌和学生不必要的分心。法律是最低的行为要求,校园基本可列为国家可以掌控的公共空间,让青少年在校园里不受网瘾侵扰,强制的背后是“社会大众对青少年无法抵御手机干扰有隐忧而不得已为之”。越早在校园里管控学生使用手机,为青少年赢得清净学习空间的主动性就越大。
手机上网固然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然而其对青少年的“双刃剑”效应不可低估。学生用手机学习,极有可能浏览到不健康网页等有害信息,对于尚未成年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鉴别力、免疫力并不强。长期用手机会影响视力,沉迷网络会挤占户外锻炼时间。从校园开始营造学生“脱离手机”学习环境,其实也是给家长示范。学校、家长和社会不妨以此为契机,共同营造“尽量让孩子少受手机影响”的学习成长环境,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乃至培训机构,哪些地方哪些时间不用手机的规矩意识,理应一以贯之。
杜绝手机入校,不应仅仅是“家长和学生服从”的单方面行动,需要教师的主动参与。毋庸讳言,不少老师也是手机控,那么为了让学生不受手机奴役,老师们自己是否也要“首先做手机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还有,一天到晚叫个不停的家校群是否也该消停下来?过多地在家长群布置作业的做法是否也要叫停?管控中小学生校园内使用手机,恐怕作为老师还要“身正示范”。
(红笔:程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