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李强:警惕“一禁了之”,也要提防“一放了之”

时间:2021-02-02 浏览量: 作者:李强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通知一出,“禁带手机入校”进入了公众的视线,也迎来家长的一片叫好。但在笔者看来,现在叫好为时尚早。

对于不少家长而言,最想看到的就是校园里不再有孩子带手机。可是,能做到吗?有人会说,只要“一禁”就能“了之”。但是,搞一刀切,确有需求的家长和孩子答应吗?好多时候,一刀切带来的必然是反弹和对抗,必然是矛盾重重,在手机问题上搞一刀切,情况同样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于是有人就会说:那就让该带的带,不该带的不带。可是问题又来了,哪些是“该带的”,哪些又是“不该带的”,怎么划定?还有,既然提出要带,自然就确有需求,那是不是只要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就可以带,“确有需求”如何界定?放得越开,管理难度越大,逢申请必通过,搞成“一放了之”,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家长当然知道带手机可能会对孩子带来的危害,问题是,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家长要联系孩子吧,孩子要联系家长吧,没有手机怎么联系?

“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这样的要求倒是可以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问题是这些措施能尽快在学校落地吗,换言之,所有的学校都能实现这一步吗,如果措施跟不上,联系不畅通不便捷,恐怕家长和孩子也只有加入“确有需要”的行列,纷纷带手机进校园。

好吧,带就带吧,只要管住管好也不怕带。就像《通知》要求的那样,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问题是,如何才能管住管好,管住了还好,管不住管不好引发的问题又是一大堆。从相关平台设置相关话题的留言情况来看,就有孩子反映同学上课时偷偷玩手机,放学回家路上逗留玩手机,甚至还有就寝时躲在被窝里看手机的,这就是典型的没管好嘛。

“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知的用意固然值得肯定,但好的通知需要好的落实、好的措施来保障,这无疑是对中小学管理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现实“考验”。

(红笔: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