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场,汉江师范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生余娇轻舒了一口气。2017年9月份,余娇通过学校选拔,成为该校与首都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的首批交流生。像余娇一样,自十堰市和北京开展对口协作以来,数百名学生受益于与北京高校对口协作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不仅使高校人才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也培养了一批急需紧缺人才。(1月21日《十堰日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对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多地接受到优质教育?通过政府之间对口协作、开展校校联合培养,就是一个有益尝试。十堰和北京主动联系,实现了两地高校之间的对口支援,通过学术讲座、互访交流等形式,让师生了解国内外技术研究前沿,开拓视野,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人才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独行快,众行远。在科学研究方面,也需要“抱团取暖”。比如,2016年,由汉江师范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水科院联合共建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共同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文化)研究基地、生态环保技术应用与推广基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研究基地等三大研究基地。借助北京地区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汉江师范学院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对口协作,关键要取得效果,实实在在地推动各项工作。就事实而言,对口协作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也越来越发挥出“授人以渔”的功效。比如,在首都师范大学挂职的汉江师范学院教师张文杰,就主动请缨承担起梳理制定学校部门工作制度的任务。目前,他已完成印章管理办法、公文处理办法的初稿,正着手编制《学校办公室服务手册》,修改完善办公室工作流程。
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毋庸置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也是我国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十堰市积极搭建与北京高校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就是要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在国家需求中找方位、开天地,努力实现内涵式发展。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十堰市积极搭建与北京高校优质资源共享平台的背后,是双方源远流长的友谊。2014年12月12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调水,清澈甘甜的汉江水从丹江口水库一路向北。以水为媒,双方在医疗卫生、教育、商务、城市管理、社区服务、工会、人才培训、干部交流等方面深入开展协作合作,共同绘就了一幅对口协作、互惠双赢的美好画卷。
(红笔:明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