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多地报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散发病例或聚集性疫情。澎湃新闻注意到,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国已有多地“叫停”校外培训机构线下教学培训活动。1月19日下午,陕西省西安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寒假期间加强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疫情防控和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全市校外培训机构从1月25日起,停止任何形式的线下教育教学及培训活动。1月16日,内蒙古、安徽也有多区、市发布暂停校外培训机构线下教学活动的通知。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合理安排公办学校上课时间,比如提前放假,是阻断人群聚集、将工作做到前头的有效举措。如今,学生接受课外辅导已相当普遍,为防止放假的学生“平移”到培训机构,有关地方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停止线下教学活动,也是对学生和家长负责。然而考虑到学生校外辅导的“刚需”,以及培训机构现金流的脆弱,背后还有员工就业等问题,因疫叫停容易,潜在的问题也得正视。
校外培训,能发挥学校教育难以有效做到、难以充分满足的功能,这也是全球“影子教育”发展的趋势。2018年以来,全国各地实施培训机构白名单制度,如今培训乱象得到遏制,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渐少,事实上等于体制从回避课外辅导转入加强治理。进入白名单的辅导机构,除了规模较大,更多是管理相对规范、教学有所保障。发挥市场作用,让教学品质较好的机构在家长和学生用脚投票中生存发展,这也是白名单制度设置的一个初衷。有的地方因疫情叫停培训机构,使得现有培训机构面临新一轮洗牌,学生和家长很容易为新的波动被动买单。
伴随运营成本不断攀升,培训机构一般很难承受长时间停课之殇。之前有媒体报道,当下线上教学品牌手段多元、竞争白热化。一些知名线上品牌招生成本甚至大于培训利润。线下培训机构的运营成本也是居高不下。培训机构校区一般都在市区繁华地带的商圈中心,为了营造实力强大氛围,普遍面积大、装修豪华,也必然带来租金维护高成本。长时间停课,租金运营压力越绷越紧,课时消耗停止,有效利润收窄,新招生收入收紧带来现金流停滞,多少家培训机构能渡过疫情寒冬还是未知之问。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调研组有过调研,发现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校外培训正在变成“刚需”。有部分家长无力辅导,所以就把这一任务“转交”给了校外培训机构,这其中包括“没有能力辅导”(54.7%)和“没有时间辅导”(41.5%)。此外,还有一些压力驱使的因素。有39.9%的家长认同“就业看重学历和名校”,还有22.9%的家长在意各级学校的提前招生和自主招生。校外培训有刚需,变得普遍化,连接着千家万户,任何一丝变化变动都要关注应对。
早在2016年底,全国辅导机构教师规模达700万到850万人。既然学生课外辅导已经是不得不正视的刚需,有需求的学生和家长,想获得性价比高、安全可靠的课外辅导,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民生问题。那么进入白名单培训机构的稳定性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利益受损最大的还是广大家长和学生。那么,因疫情严峻被叫停的培训机构,如果承担不了只出不入的现金流压力而被迫关停,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如何保障,也要提前考虑。另外此事还关系培训机构大量员工就业,涉及人群巨大,必须作为一项重要民生问题提前谋划。
(红笔:程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