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易国祥:江城“小荷”初露央视的四重意象

时间:2020-07-12 浏览量: 作者:易国祥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日前,南宋名诗《小池》,由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花儿合唱团唱响央视《经典咏流传》,展示了一场大疫之后的武汉人的乐观、自信和对未来的希望。以观众对该诗后两句的耳熟能详,和以视频连线播放校园表演的直观效果,称这个节目为“小荷”,以为更为贴切。一帮小学生合唱队员登上央视,在荷叶露尖、荷花盛开、万物拔节生长的季节,至少有四重意象。

“小荷”立足于肥沃的泥土。以“小荷”为诗眼的《小池》虽然是写给儿童的,但作者杨万里却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这位南宋诗人在朝刚正敢言,为民披肝沥胆,一生视名利为敝履,清正廉洁,以力主抗金的爱国主义和反映劳动人民生活为主题,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他人生经历和文学造诣堪称丰富成熟,就像肥沃的泥土,清新和稚嫩的“小荷”正是从这里生长并悄然露出水面。花儿合唱团的孩子们所在的学校,多年来以诵读经典为特色,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一次选唱“小荷”,不仅受到诗作的艺术滋养,诗人杨万里的家国情怀、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无疑会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小荷”成长在和谐的家园。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夏日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这是诗中所表达的意境。以“小荷”形象出现在舞台的孩子们,他们所在的武汉,是一座襟江带湖的山水园林城市,这里四季分明,人杰地灵,和谐宜居。新冠疫情的来袭,无情地打破了这里宁静的生活,在全国军民强有力的援助下,武汉人民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实现了“八个清零”。孩子们经受了疫情的历练,他们的父母终于从抗疫一线回到家庭,合唱团的小团员终于回到了校园,回到了自己老师身边,接续他们的金色童年。

“小荷”象征着城市生机。《小池》这首诗,充满了对新生命的浓浓爱意和对大自然的无限珍惜。其中,“小荷”叶片的含苞欲放,被有情的蜻蜓所期待、所关注、所亲近,赋予人们无限想象。如果说这一群花一样的孩子们是“小荷”,那么,带领他们的华老师不就是那只蜻蜓么?如果说他们的合唱团及所在的钢花小学是“小荷”,那么,关注他们的央视节目组、主持人及各位点评嘉宾可否说就是那蜻蜓?如果把武汉大疫之后正在恢复和重振的各行各业看作“小荷”,那么,那些情牵武汉的亿万观众,不正如“早有蜻蜓立上头”么?“小荷”因城市而长大和成才,城市因“小荷”而充满无限美好的希望。

“小荷”沐浴着阳光雨露。合唱团的孩子们歌声甜美,笑容灿烂,气质纯净。孩子们的成长,凝聚了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能量的注入。阳光普照和雨露滋润,在这一个特别节目中有一个生动的标志,那就是带领他们歌唱的音乐教师华雨辰。这位让观众眼睛为之一亮的老师,有着可与她的亮丽形象媲美的是她的美好心灵。在疫情爆发之初,华雨辰加入抗疫志愿服务,开车接送医护人员、搬运物资、值守卡点、服务方舱医院,被称为最美志愿者。她还和孩子们在疫情期间用“云合唱”的方式为白衣天使们加油,为武汉鼓劲。孩子们拥有这样的老师,除了声乐启蒙,何愁没有精气神的升华?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小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词,用十五十六的满月衬托,咏的是未满之月的美好,与写尚未舒展开来的荷叶异曲同工。二者恰好构成作者对生活“花好月圆”的寄托。与月亮一样的道理,今天的“小荷”不就是明天的满塘绿红?今天的“小池”不就是未来的无垠大海?

(红笔:易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