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挠痒痒式处理安能震慑“冒名顶替”者?

时间:2020-06-30 浏览量: 作者:胡文江

6月20日,山东省纪委监委机关、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等部门单位组成工作专班,与聊城市、山东理工大学等有关单位一起,对聊城市冠县陈春秀、东昌府区王丽丽被冒名顶替上学等问题进行了调查核实。目前,相关问题已经查清,并依规依纪依法对相关人员作出处理。(6月30日人民日报微信)

天不藏奸。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学生学籍信息全网可查,不但让“冒名顶替”现象从此绝迹,并且也让曾经的“冒名顶替”案件东窗事发。艺人仝卓网络直播自爆高考舞弊引发了“蝴蝶效应”,山东冠县陈春秀遭“冒名顶替”案,山东济宁苟晶两次疑遭“冒名顶替”案,乃至山东“242人冒名顶替取得学历”等问题迅速引爆舆论,举国哗然。聊城两起“冒名顶替”案查清,山东纪委监委功不可没,舆论监督功不可没,但对涉案人员轻描淡写的处理,公众却并不买账。

“冒名顶替”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合谋。以顶替者陈艳萍为例,学渣能够顶替学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间涉及冒领通知书、伪造档案、户籍造假、入学报到及资格审查等关键环节。那么每个环节之所以都能够顺利打通,这背后必然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权钱交易、弄虚作假、职务犯罪和失职渎职。换句话说,只要其中有一个环节不打通,“冒名顶替”的图谋都断不可能得逞。故此,在这些关键环节上某些工作人员究竟是“把关不严”还是“有意放水”,定性不同则直接影响量刑,高拿轻放显然不能服众。

“冒名顶替”妖风让孔孟之乡蒙羞。山东是出圣人的地方,讲究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所以,一提起山东,人们自然会想起“交友赛孟尝、孝母赛专诸”的秦叔宝,自然会想起“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可近年来,山东居然出现了“242人冒名顶替取得学历”的问题,不得不说当地的政风、民风已然江河日下,正气压不住邪气。正是由于为恶者常年逍遥法外、得不到应有惩处,造成后来者纷纷效仿,让“冒名顶替”的“妖风”越刮越猛,对此不但山东人不能答应,全国人民也不会答应!

“冒名顶替”挑战高考公平原则。山东“冒名顶替”案之所以引爆社会舆论,就是由于这样的“社会不公”让公众产生了共情和集体焦虑,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摆脱“贫困代际传递”的农家子弟来说,这样的案件直接让奋斗者丢掉了应有的“获得感”,并且不得不屈辱地活在当下。从过去的举孝廉、科举考试到今天的高考制度,寒门子弟的上升渠道越来越宽,“冒名顶替”成风不但人为地断送了这条渠道,也让本来公平的高考制度“背锅”,并且这也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和谐社会要求背道而驰。

“冒名顶替”成风有损党风政风。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弄虚作假和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来都是冰炭不同炉的,山东“242人冒名顶替取得学历”问题就是典型的弄虚作假成风。那么这些涉案的党员干部党性究竟哪里去了?这些涉案的工作人员人性究竟哪里去了?该不该容许这样的人混在党内?况且,人是环境的动物,既然有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其背后必然存在着从严治党不力的基层党组织,必然存在着违法乱纪成风、群众敢怒不敢言的政治生态。

对“冒名顶替”涉案者必须顶格处理、严惩不贷、形成震慑。众所周知,“冒名顶替” 案件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把关不严的问题,而是经过有心者精心策划、有意为之的合谋大案。期间有的农家女居然两次被“顶替”,有的人甚至沉冤20年,走的又是何等屈辱和艰难的人生?既然当初他们忍心对这些“弱势个体”下得去手,今天对这些涉案者进行追责、处理,有关部门为什么不忍心下手?毫无疑问,对涉案人员“挠痒痒式”的处理、“撒胡椒面式”的追责只能引发更多人对“迟来的正义”更多的质疑。

(红笔:胡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