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吴冰:坚持“五育并举”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时间:2019-12-29 浏览量: 作者:吴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和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是党对教育根本问题的时代性回答,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对于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领会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多次就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出重要指示。他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今日的中国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亟须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大学的立身之本。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以完善的制度作保障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大学自信的底气和根基,是大学责任的政治自觉与使命担当。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

进入新时代,中国大学自觉强化政治担当,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对“立德”“树人”理解不够、实践能力不足。一是对“立德”与“树人”内涵与关系理解不够。《资治通鉴·周纪一》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是树人之本,树人的根本是立德,二者统一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而教育者大多认为“立德”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职能,教书与育人不能有效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依然重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培养,轻其他素质的培养,或者简单把开展体育活动、唱歌跳舞、打扫卫生等理解为体育、美育和劳动创造。二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能力不足。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尽管处处都在倡导要“立德树人”,可具体到制度建设、保障措施却无所作为。同时,教育主体立德树人资源整合能力、知识创造能力也亟待提升。

三全育人”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十九大以来,教育部启动综合改革试点,全国高校“三全育人”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湖北省创新推出学生、教师、课程、学科、环境“五个思政”综合改革,创造性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湖北落地。如何使“三全育人”在不同层次不同地方的高校落地生根?当前面临如下主要问题:一是理论层面“三全育人”理念内涵、实践路径、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二是育人模式如何伴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工作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三是可复制性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广机制不健全,不同类型学校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需要分类指导;四是具体到一个学校内部操作层面,育人目标、育人要素、育人职能如何贯穿于“全员”工作始终?教学、管理、服务如何协同联动将育人的智慧和力量贯穿于学生成人成才“全过程”?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立德树人的内容、主题、资源如何形成“全方位”覆盖?

立德树人”标准与评价机制欠缺。目前,各高校基本都出台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案,明确了改革任务和工作措施,内容基本雷同。然而,关键的“最后一公里”落实改革的具体举措和工作运行机制不同程度地不够到位,影响“三全育人”成效。立德树人工作的意识和智慧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知识体系、课程设计的融入上缺乏整体规划和集体探究;学生发展不同阶段德智体美劳发展的内容和评价散落在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之中,缺乏系统化设计;立德树人效果评价定性定量、过程性与目的性标准未能明确,考核机制不健全。

持续推进落实机制

强化理论武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包涵一系列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思想武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首先要在学深悟透新思想上下功夫。一是要深化理论研究阐释,组织力量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思想的研究阐释,围绕“以人为本的教育本体论、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论、素质教育的教育方法论、实践为本的教育认识论”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攻关;二是要抓好理论学习教育,让教育主体明确立德树人的责任,自觉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人生发展方向。

加强基础研究。立德树人是教育发展的主线与根本任务,各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路径和工作机制,但由于办学基础、学科发展、研究能力的差异,落实效果参差不齐,加强基础研究,推出理论成果,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指导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当前重点应突出以下问题的研究:“立德”“树人”内涵与价值体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如何创新,德智体美劳诸育的科学界定和形式的有效创新;“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落实的现状与问题表现方面的研究;“三全育人”作为完整的大生态环境,学校内部协同机制如何建立、教育合力如何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等大系统之间如何有效衔接、形成张力;影响“立德树人”落实的体制机制是什么,如何破除;“立德树人”效果如何评估,评估指标与办法如何确立等实践中的基础性问题。

扩大成果推广。十九大以来,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启动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培训,各省各高校也相继开展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批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建立健全成果推广机制,才能使成果为更多高校所用,整体提高中国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方面,已形成的理论研究成果需要及时转化,成为理念性的顶层设计、整体性的系统规划、共同性的内容要求、指导性的行动指南,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价值引领。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推广机制,提供各地各高校在德智体美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体制机制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活动内容与载体创新等实践探索中可复制可操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引领和推动各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机制的健全。

(作者系汉江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