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易国祥:文化不能在“校友经济”中缺位

时间:2019-12-04 浏览量: 作者:易国祥

本月初,北大500多位全球校友聚会中国“光谷”,让武汉“校友经济”迈向新的高度。这次校友会有项目有资金当然也有人才的流入,北京中关村企业迁移武汉东湖传为佳话。在光谷举行的2019北京大学全球校友论坛圆桌对话上,“北大与荆楚文化”议题更是引人关注。对话者认为北大文化与荆楚文化有很多共同点,如敢为人先、实干精神。

武汉自2017年初启动“校友经济”,截止今年上半年,已举办校友资智回汉活动20余场次,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近百人,签约一大批重大项目。其中漂亮的招商引资签约金额经常亮相媒体。但是,近三年来,“文化回汉”的话题似乎很少专门提及。

自武汉率先打响新时代“校友经济”第一枪之后,西安、南京、杭州等城市陆续跟进校友资智“回城”,有些城市的签约金额很快超过武汉,有的校友创造了引起轰动的单笔最大捐款。在相关报道中,也难见到关于文化“回城”的报道。

是不是就没有文化的引进和流入呢,当然不是。但不论是各地的官方视角,还是各种媒体的报道视角,或是社会的关注视角,大家都集中在资金、项目和人才上,少有顾及文化,这是确定无疑的。

校友经济其实是一种文化经济,由知识和文化催生出的经济,是一种新文化形态,这种经济的最大特点应该是文化魅力。但是在城市经济发展的数字渴望下,这种经济的内涵和本质被淡化了,“金额”“项目”成了最受青睐的标志。文化的隐没,反过来让“校友经济”在声名鹊起的过程中有些苍白。

有媒体就曾经通过城市间“签约金额”和“落地金额”对比,提出过别让“校友经济”成为“忽悠经济”。据专家走访调研,“假签约”“重复签约”“包装签约”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些“表演”签约,项目只有几千万元,却在签约上包装成几个亿。“校友经济”有染虚假,错误政绩观的按捺不住,让大学也有失风骨。

在“激情签约”与“激情承诺”的交织中,欢呼着一山比一山高的数字,一浪比一浪高的掌声,但是在母校如何用资源和文化持续为校友创业服务方面,特别是在招商签约之后,政府对于资金实际利用的信息公开,以及兑现招商时作出的承诺,尚不能充分满足公众要求。校友经济的形成,政府、大学和校友之间的互动融通,都需要文化的滋养,它比签约数字更重要,它是校友经济成为“有效经济”的保证。

求真务实,契约精神,反对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这本来应该是地方政府和大学校园的共同遵循,是杰出或优秀校友的应有品质,是现代经济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北大校友与武汉牵手,将文化交流摆到校友经济中应有的位置,为文化滋养校友经济开了一个好头。

在引进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先进文化审视和约束经济行为,促进经济发展,它才符合著名经济学者吕世杰提出的“校友经济”包括物质、文化和人才这一概念的完整性。这样的校友经济才有真正的价值,才具长久的生命力,才能成为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希望“新股”。

(红笔:易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