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胡文江:高校非教师岗位也当潜心读书治学

时间:2019-10-14 浏览量: 作者:胡文江

连日来,汉江师范学院图书馆面对4700余名新生集中开展入馆教育,手把手教给大一新生怎么用好图书馆,又邀请了知网、万方、超星和起点的数据库负责人来校开展数字资源培训讲座,还邀请了外省专家面向馆员开展“国际视野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专题培训,在该校掀起了一股“读书热”,图书馆借书处、阅览室大学生天天爆满。

大学校园本来就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地方,就是读书治学、做研究做学问的地方,这是高等院校最为重要的功能。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特别快,终身学习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在大学里,不但老师为了讲好课必须通过不断读书、扎实做学问来持续更新知识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接触前沿理论,即便是身在高校的党政管理干部、教辅和后勤服务人员,他们也必须适应新时代“全员育人”的需要来主动更新观念,通过不断读书学习来开阔眼界、坚定信仰、砥砺品质、提高素质,使自己在学习上不断精进,这应当是营造良好学风、打造读书治学环境的题中应有之意。

日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食堂的一位厨师因为写诗上了人民日报客户端,前不久该校还有一位宿管员徐阿姨因为写网络小说加入了中国作协……随后,全国范围内在图书馆员、仓库保管员、宿管员、食堂师傅等后勤、教辅岗位挖掘“读书达人”的报道屡见不鲜。一方面,这些生动的实例是新媒体适应学校落实“全员育人”需要挖掘出的典型,另一方面,形成这股报道热潮的前提是我们的大学校园里必须首先有这样的典型人物,有这样的基本事实。媒体通过报道类似“烧火和尚、扫地僧们都能修成正果”,从逆向思维地角度反衬大学学风的好转,其实也是对引领大学读书治学风气的一种努力。

毛主席曾经把“不读书、不看报”视为领导干部很大的一个缺点。即便是今天的地方管理干部,为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都在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开展调查研究提升自己的觉悟、能力和水平,何况身在高校的党政管理干部,不但要坚持读书、看报,还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坚持动笔写文章、搞课题研究。因此,有人说在大学里,一个人不读书、不学习、不做研究、不写东西,缺乏知识分子的骨气与担当,就必然会搞一些与读书治学格格不入的那一套,一所高校的党政管理干部如果鄙视研究,不热衷于读书,这所大学的风气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是有一定道理的。

习近平总书记不但始终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并且一阵见血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三全育人”的角度科学回答了“怎样培养人”的时代课题。事实上,在高校党政管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岗位,的确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研究成果丰硕的资深人士。他们在党的创新理论、哲学社会科学、岗位工作规律等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也成为“领导干部讲党课”“领导干部做形势报告”“领导干部上思政课”的现实依据。

和教师相比,非教师岗位的同志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弱点和不足,这就需要我们的党政管理干部、教辅后勤岗位的同志一定要虚心向一线教师岗位的同志们学习。要学习他们如何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学习他们如何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习他们如何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潜心问道和规范学术,学习他们如何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真正懂教育、懂教师、懂学生的党政管理干部和教辅后勤人员,从而在大学校园里真正形成人人读书、人人好学的良好育人氛围。

高校育人千变万化,最根本的一条是离不开读书治学,大学体制与时俱进,无论怎么改革都必须致力于形成读书治学的风气,唯有抓住“读书治学”的牛鼻子,特别要重视想方设法引导非教师岗位人员潜心读书治学,并且在制度设计上给予他们自由成长的舞台和空间,想方设法去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去释放每个人的潜力和创造力,我们的大学才能真正有个大学的样子。也唯有如此,才能更有助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锻造敬畏知识、尊重专家的卓越管理队伍,营造求知求学的良好学风,切实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支撑。

(红笔:胡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