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苗纯娇:光大师德须明之守之美之

时间:2019-04-26 浏览量: 作者:苗纯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他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好老师的要求,对人民教师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成风化人寄予厚望。汉江师范学院2019年道德建设月的主题是:明德、守德、美德,这个主题的意义就在于引导全校教师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正学风。正所谓德高为师,学高为范,师德高尚才能引领学生的价值认同,光大师德须明之、守之、美之。

明德:明何德?

所谓明德,就是要明白、知晓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因此,所明之德为何是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句话对高校教师同样适用,他指出了所明之德应当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次的内容。

大德,对高校教师来说,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正确认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任何场合不得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这是教师首先要修好的“大德”。

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的关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与思想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公民道德价值。对于新时代高校教师来说,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标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真正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这是教师必须明确的“公德”。

私德,就是自身的操守和行为,以《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根本标准,对自身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专业能力和生活作风高标准、严要求,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里说:“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用“严”和“实”来要求自己,这就是教师必须重视的“私德”。

守德:以何守?

守,从宀从寸,意指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引申为保持遵循。在古人看来,要护卫家园,最好的办法是要有武器,我们要守住所明之德,关键也在于工具和方式。因此守德的重点在于以何守?

一是以理想信念为根本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坚守理想信念,将育人的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脚踏实地、胸怀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所明之德“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

二是以提升能力为育人目标。正所谓“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提升育人能力和理论水平,是高校教师守住“所明之德”的根本保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联系实际、开动脑筋在这些方面挖掘育人因素。

三是以评价监督为制度保障。要严格落实师德师风评价监督制度,按照《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五位一体”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正所谓“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撑,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优良校风,重点靠制度、关键在落实。因此,要让“所明之德”守得更好,制度保障是关键。

美德:如何美?

美,在这里做动词,意思是以德为美。我们要赞美有高尚道德的教师,要让他们的行为成为人人称颂的典范,进而引导所有的教师都能够见贤思齐,以“四有”好老师为奋斗目标,将所明之德转化为实际行动,将以德为美作为我们的价值认同。那么,如何引导大家以德为美呢?

一是要选树典型,发挥示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 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 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载体,注重选树身边的楷模,宣传和学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和优秀道德品质,引导广大教师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

二是要凝聚美德理念,发挥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提出了“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好老师标准,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遵循,目的就是要让广大教师以这样的标准为美,因此我们既要注重发挥模范典型的引领作用,更要积极引导和提升教师职业的神圣感、自豪感、光荣感和使命感,形成尊师重教、身正是范的良好氛围。

《诗经·大雅》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明德、守德、美德是本届道德建设月的主题。但良好品德的养成重在实践, 贵在坚持。“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唯有形成明德、守德、美德的长效机制,引导老师们修德立身习惯成自然,方能不服党和人民重托,不负莘莘学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