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采用“复旦蓝”与非遗文化融合,呈现出“科学、人文、艺术”的有机结合;北京科技大学以钢为纸加入音乐元素,科技范十足;浙江大学借鉴《四库全书》古籍的装帧方式,体现了浙大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随着高考填报志愿的结束、大学录取工作即将展开。每年这个时候,各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都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但纵观各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虽各有千秋,都坚持简约、节约的原则制作录取通知书,避免铺张浪费。
近年来,不少高校在通知书上彼此较劲,花样百出、别出心裁,向着拼颜值、拼奢华一路狂奔,“宝石”镶嵌,绸缎包面,3D打印,镂空烫金、大礼包赠送……更有甚者,在录取通知书上虚构了高楼大厦、印上明星一般的大学女生等。设计理念已远超“通知书”的基本功能,变得越来越雍容华贵,含“金”量越来越高,失去了其原本应有之意,客观上也造成了大学教育的虚荣化、功利化。
录取通知书是颇具仪式感的载体,不仅是新生与高校的纽带,也是高校形象、校园文化的输出窗口。一份精美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既能给即将入学的大学新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还能将自己的大学精神、科教特色、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展示。从这个角度看,一份制作别出心裁的录取通知书,很有意义,但这个创意,不应建立在铺张浪费的基础上。比如,陕西师大十几年坚持请老教授书写录取通知书,这种从不“费钱”,但“费神”的“手写款”,体现的是“俭以养德”,传递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字之美和陕西以及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浙江农大以刨切微薄竹为原料制作,其材质更薄更坚挺,厚度0.28-0.3毫米,不到3张普通A4纸的厚度,可任意对折、侧压、卷曲,可像纸张一样卷曲成轴,让录取生体感受到满满的“科技范”;中国药大 “小卡片”录取通知书,简约而不简单,“用足了劲”,让“小身材”蕴含“大寓意”,围绕当年的主题和学校文化下功夫,传承了学校“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为药学事业奋斗终生,为人民健康作出贡献的办学理念。
事实上,在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高校的招生录取、通知通报、入学报到等都早已电子化,纸质的“录取通知书”的象征意义、纪念意义、珍藏意义,越发大于其实用意义,顶多算是一张大学明信片而已,不必在录取通知书的奢华上投入太多精力,搞各种“花式”录取通知书。大学之大,在于思想之大、文化之大、精神之大、胸怀之大,让大学真正成为学生们成长的摇篮,更应该传承和弘扬大学的精神和风骨,在学科教学等方面上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出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录取通知书是新生第一次接触来自大学的具象物件,是学生大学的“第一堂”教育课,在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的今天,大学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更应在反对铺张浪费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在录取通知书设计制作方面,要主动摒弃奢华浪费观念,秉承绿色环保理念,制作出“简约版”“节约版”通知书。
(红笔:乐兵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