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毕业季,“德育答辩”“德育论文”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多所高校要求毕业生结合成长经历撰写德育论文,并进行答辩。作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创新举措,德育答辩是一种自我道德反思与评价,有利于对毕业生成长成才效果进行全面考核,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助推高校德育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发展。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做好高校德育工作是确保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关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及全社会道德建设水平。德育答辩、德育论文需要把德育论文写在平常,以德育答辩引领未来。德育答辩可以从实实在在的德育总结中来,也可以从日常生活的难题中来,还可以从时政热点中来,更可以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引领大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德育素养,从而坚定前行的方向。
高校德育答辩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应试教育的弊端,但容意陷入“功利化”“形式主义”的困境。近年来,一些高校将德育考核结果纳入评优评先的参考依据,只注重学生的陈述材料,容意出现“干的好不如说的好”等功利化问题,忽视了德育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当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考核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导致德育答辩成为一项孤立的教育活动,学生的德育论文未能紧密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思想变化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缺乏真实性和针对性,容易流于形式,引发学生的应付心理,出现“天下德育论文一大抄”的问题。
德育答辩应轻考核重教育,紧紧围绕学生的成长经历展开。答辩结果是德育评价的重要参考,但不应过度强调其考核属性,要给大学生更多自主修炼、自我成长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明确“以学生为本”的价值理念和“以评价促发展”的基本原则,加强个性化、差异化评价,丰富调研座谈、谈心谈话、交流研讨等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自我反思进行深入剖析,让德育答辩真正成为推动学生成长成才的手段,而不是打分排名的工具。
德育教育贵在平时,需落实到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去,更需要有过程性支撑,全方位全过程体现德育的功效。要明确德育答辩的评价体系,把握好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将学生的道德情感、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定性评价,与可指标化、数据化的定量考核有机融合起来。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年龄年级等,分层分类制定考核方案,科学细化评价体系,还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AI等信息技术,进行全方位、全时段、全链条的科学评价。要构建多元主体德育评价体系,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应共同参与考核评价,注重过程性考察,通过课堂表现、社会实践、日常互动,形成学生德育成长档案资料,建立健全全方位评价反馈和交流机制,多维度、多层面分析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同时,要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德育考核过程,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
凝心聚力强德育,培根铸魂育新人。让德育回归学生本位,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为成长筑牢坚实的价值底座,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虞佳慧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