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发展的百年风雨历程,对每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公民而言都不陌生。那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和故事,我们从小在教材上读过,在课堂上听过,在媒体上见过。新的历史环境下,如何让大学生对思政课产生参与感和获得感?如何用创新的方式吸引青年学子爱上思政课、补足精神之钙?华中师范大学沉浸式“大思政课”《信仰的力量》在这方面就做出了有益尝试。
沉浸式“大思政课”探索出“校馆台”合作新模式。协同育人是当代教育的大势所趋。沉浸式“大思政课”发挥了博物馆、纪念馆等场馆育人优势,通过直播让场馆变成思政课堂的现场,让历史鲜活起来。通过老、中、青三代教师讲述,纪念馆、博物馆馆员开展专业讲解,串联起沉浸式“大思政课的主线”。融合各种素材、打通不同场景,运用不同的叙事视角还消除了以往的听觉疲劳,让思政课也能令人陶醉。
新时代的思政课,应该主动融入艺术性、美感、技术。歌声是最神奇的传播媒介,大学生自己排演、歌唱红歌,就能让他们在雄壮的旋律中深切感受到“强国有我”的使命感。高校作为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可以主动出击,深入挖掘更多的公共资源,将历史场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纳入思政课,让时代楷模、英雄人物、劳动模范走上育人讲台,将更多的教学主题化为情真意切的艺术精品。青年学子不仅能在思想上获得升华,还能接受到美的熏陶。
新媒体赋予优质思政课更大的舞台。高校还可以和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和自媒体深度合作,将思政元素与直播、短视频、微短剧、动漫、游戏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打造共享资源,让过去“生硬”的灌输变得润物无声,让更多学生将思政课当成真、善、美的洗礼。
(红笔:叶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