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千师百校”体育支教行动十堰地区支教任务由汉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承接。2024年9月,汉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选拔110名体育专业学生深入十堰地区中小学开展支教行动。(12月16日《湖北日报》)
体育支教,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在改善地方教育环境、帮助学校体育基础薄弱地区的学生提升体育素养、增强学生体质、培育体育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深入中小学校开展体育支教活动,必须做好“结合”文章。
结合地方实际,精准发力。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体育教育情况不尽相同。支教团队在出发前应充分调研,了解当地体育、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总体规划,掌握当地学校体育设施、师资力量、学生体育素养等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教方案。同时,要结合当地特色文化,挖掘体育资源,让体育支教活动更接地气、更受师生欢迎。
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体育支教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之间体质、兴趣、性格等都存在差异。支教团队应在观察了解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中找到乐趣、获得成长。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支教团队可采取小班制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能、技能水平,采取个性化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体育成为他们快乐成长的一部分。
结合体育精神,铸魂育人。体育支教不仅要传授体育技能,更要弘扬体育精神。支教团队要将公平竞争、团队合作、永不放弃等优秀品质潜移默化于学生成长过程,融入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会做人、做事。在体育比赛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对手,以实力赢得比赛。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协作、互相帮助,共同为团队的胜利努力。鼓励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挑战,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失败挫折,不断超越自我。
结合传统文化,传承国粹。体育支教要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遗产。可以结合传统节日、传统武术、非遗体育项目、体育游戏、地方特色运动等,组织活动,开展教学。比如,汉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支教团队在支教过程中教授学生舞龙舞狮动作,培育更多“小狮子”,传承舞龙舞狮文化,受到中小学生广泛青睐。
结合教学示范,谋划长远。体育支教是一项长期事业,需要有前瞻性的规划和长远的眼光。支教团队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明确阶段性目标,让体育支教工作有序推进、持续发展。注重培养当地的体育教师,打造一支“不走的支教队”。积极争取政策改善学校的体育设施条件,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品牌项目,吸引更多人关注和支持体育支教工作。
(红笔:赵盛国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