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网报道,近日,成都市青白江区祥福小学校四年级二班的班主任俞老师,一改期末考试“考得好才有奖励”的传统,除了发奖状以外,还给每个孩子都送了一个大白萝卜。这不是喻老师第一次用蔬菜作为颁奖礼物了,曾经还用土豆颁发进步突破奖,用油菜颁发写作有才奖等。

教育,是人类文明最激动人心的事业。从个体而言,它让人的禀赋个性充分发展。从国家民族而言,它让人力得以兑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资源。从这一维度来说,教育首先是点燃、发展、无中生有、由小而大。而不是排座次、掐尖,更不是眼里只有单一赛道的优秀,为凸显少数人的优秀埋没大多人的禀赋、个性。
以往期末考试实施的“考得好才有奖励”,对树立典型激发先进有好处。但也要看到它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评价标准单一化,学科考试对学生打基础至为重要,但不应成为拉高踩低、排它性的标准。再就是对不同类型学生而言,学习能力发展或有先后,“考得好为基础的奖励”,很容易让一些学生积极性受挫,进而导致信心、能力、发展受抑制。
教育是唤醒、点燃,是用“无中生有”“激发潜力”的眼光做教育。在俞老师的眼中,不光有传统意义上“考的好的学生”,还有“形形色色”的优秀与潜力。教育是什么?发现、点燃、发展、成就也。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闪光点,不一定体现在考试上。但是,他们自己未必笃定,所以需要老师发现、点燃、呵护,并予以肯定、奖励、弘扬。让他们身上现在不起眼的优点,生长发展成为将来支撑其成为栋梁之材的禀赋、优势。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面临的挑战益愈巨大。当教育还在固守“智育”,而对德育、体育、美育、劳育有所偏废,必然会对来自未来的挑战束手无策。德育指向培养“对国家、民族、人类和未来有用的人才”,体育美育劳育指向培养有创新精神、有大情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只会越来越“被发现”“被高举”。“绝对不是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才有机会,只要是积极向上、有进步、有闪光点的,都有入围机会。每个人都不是‘小透明’。”俞老师奖励每个学生一个大萝卜,是告诉每一个学生“你们的所有长处,都会被看见,这些好的方面弥足珍贵,需要好好珍视、浇灌,使其成为参天大树”。
教育的真谛是点燃。有网友对所谓别人的优秀写道:“凭什么我一直是分母”。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优秀。教育不是要分出谁是分子谁是分母,在教育者眼中,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大写的学习开发者。没有比教育更加激动人心的事业了。当每个学习者都是新鲜活泼有禀赋的个体,有人唤醒之、点燃之,那么何愁缺乏聪明开拓、有创新精神的大脑?
(红笔:程振伟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