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我有幸在汉江师范学院图书馆会议室内,参加了一场以“网络素养教育与叙事表达”为主题的论坛盛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刻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的创新可能。这次论坛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也让我对思政教育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红笔网的“破圈”密码:思政育人的创新实践
红笔网的成功在于其以“红色精神”为内核,通过多元化的传播形式和深度参与机制,将思政教育融入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以“接地气、重实践、强互动”的方式,将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网络空间,实现了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对话”的转型,为小学思政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新路径。红笔网的“破圈”让我意识到,思政教育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上,而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善于利用用现代技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价值观教育贴近并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实践。
小学思政育人实践新路径:更新理念重在行动
红笔网的经验促使我不断思考,小学思政课应当如何能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公民道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小学思政教育中,生活化的教育方式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抽象价值观念之间的距离。通过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课堂,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王术海主任在论坛上详细介绍了自己如何通过后勤岗位的工作,展现学校的人文关怀和管理水平。他结合持续多年资助学生的扫地师傅、爱生如子的宿管员徐阿姨等身边案例,阐述后勤人员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保障的角色,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深刻阐释了“只要用心,后勤岗位同样能绽放光彩”的道理。将这样的叙事融入小学思政课堂,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抽象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思政教育的未来方向:AI时代思政育人的温度与深度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红笔网在AI浪潮中提出“技术无法替代灵魂的温度”,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思政教育的核心:无论技术如何进步,教育的本质始终是培养人、塑造人。秦飞巍博士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作为小学思政教师,在大语言模型技术发展迅速的环境中,教师可以运用AI工具辅助教学,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利用智能分析工具追踪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偏好,推荐相关的思政读物、视频资料或互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思政知识。值得注意的是,AI技术固然为思政教育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创新,但教师仍需牢记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技术的运用应当服务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取代教师的作用。在利用AI工具的同时,教师应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注他们的思想成长和心理需求,用真诚的关怀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论坛观摩学习,收获满满。作为一名小学思政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仍需要不断的学习与创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红笔网为镜,赓续红色血脉,注重叙事表达,努力构建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政育人体系,切实帮助学生在数字化浪潮中成长为有信仰、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作者:涂欣呐 十堰市东风22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