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DeepSeek以突破性的大模型技术掀起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浪潮,当2025年央视春晚的《秧BOT》节目以人机共舞的震撼画面点燃观众热情,我们正站在大模型时代与人机共生时代的交汇点。技术的狂飙突进,重构了信息生产的逻辑,在数字洪流中我们如何以叙事表达能力守护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汉江师范学院“网络素养教育与叙事表达研究论坛”的举办,为这一议题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注解。
传统社会的叙事表达能力——思想传承的“灵魂密码”。叙事表达是人类社会的核心沟通能力,是传递信息、塑造价值观的重要工具。以近期大热的电影《哪吒2》为例,其成功不仅在于精美的视觉效果,更在于其深刻的叙事。正如论坛中专家所讲,影片通过“打破宿命”的叙事内核,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巧妙融合,既引发情感共鸣,又传递了抗争与希望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在观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叙事表达所带来的巨大力量。这种“讲清楚、讲明白、讲得让人感兴趣、讲得激发人动力”的叙事逻辑,正是传统社会中思想传承的通用法则。
大模型时代的叙事表达能力——AI输出的“校准器”。在大模型时代,叙事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以大模型DeepSeek为例,其虽然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推理生成能力,但如何让大模型更好地理解人类的需求,并输出符合人类意图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输入指令。正如论坛中专家秦飞巍所言,“DeepSeek到底该如何使用?提示词是关键。”良好的叙事表达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构建提示词,引导大模型生成更加相关和富有深度的回答。
人机共生时代的叙事表达能力—— “人本价值”的护城河。即将到来的人机共生时代,对叙事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时代,机器人将深度融入人类生活,成为我们工作、学习和娱乐的伙伴。叙事表达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与机器的沟通,更在于体现人类的情感价值和创造力。正如论坛中专家邓海建所强调的,评论和叙事的核心在于“懂人性”。人类通过叙事表达传递的情感共鸣(如“激发动力”)、价值判断(如“致良知”),正是机器人无法复制的“情绪价值”。
以叙事表达之光,照亮人机共生的“人性灯塔”。程振伟老师提出的“叙事表达系统”,通过清晰的逻辑框架(讲清楚、讲明白)、共情化表达(讲得有趣、讲得激发人动力),才能让大模型和机器人在算法洪流中锚定人性价值。从DeepSeek的智能涌现到《秧BOT》的共舞启示,技术始终是工具,而人类才是价值的定义者。唯有提升叙事能力,才能在新的时代守护思想的深度、传递情感的温度。让我们以“四讲”为舟,在数字浪潮中书写一个技术赋能人性、人文照亮未来的共生新纪元。
(作者:王启东 汉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