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季新学期,多地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纷纷“加时”,开始实施每天1节体育课、每天校园综合体育锻炼2小时。此外,推行课间15分钟的地区在本学期大幅增多。(2月18日光明网)
多地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纷纷“加时”“加量”,护航学生身心健康,这一可喜变化,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校园,吹进了莘莘学子的心田,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新活力、新希望和新动能。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青少年体质下滑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好日子养不出壮孩子”的现象令人深思,敲响了学生身体健康的警钟。
1917年,毛主席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体育之研究》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体育思想:“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育英学校时提出明确要求,体育锻炼要从小抓起,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学校要把体育老师配齐配好,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都要为少年儿童增强体魄创造条件。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过:“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我上初中时的廖胜玉老校长经常这样教育我们:“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今天回忆起来,这话是多么的精辟呀!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除可以增强体质,促进发育外,并且能够从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毅力和磨炼意志的习惯,这些都是考场上的分数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学校里搞好体育是十分重要的。在此背景下,多地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纷纷“加时”“加量”,真可谓是别出心裁加出了身心健康。
从小锻炼身体对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会起到较好的作用。欧洲一些国家不仅在幼儿园里普遍开展体育活动,而且在社会上、家庭里也积极创造条件开辟儿童体育锻炼的场地,提供体育活动的器材。并有专业体育人员给予指导。日本、德国、美国等国的教育部门还编写了从幼儿园开始的体育教学大纲。
野蛮其体魄,必须加强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和锻炼。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体质状况不仅关系个人成长和家庭幸福,也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立足当下,人民的身体健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涵;放眼未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预示着我国在世界的竞争潜力。因为,文明精神与野蛮体魄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正如卢梭所说,“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会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从学校来讲,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教育和锻炼。各级各类学校应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间体育活动,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致力于培养和激发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兴趣,提升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努力掌握一项运动技能,让“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成为大、中、小学校园的新风尚。
动则生,静则息。活得平和,才能在心里装下满满的幸福。正是因为体育对我们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多地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纷纷“加时”“加量”,护航学生身心健康,这样的做法,应该在各地推广开来并形成制度落实长期坚持下去。
(红笔:童其君 编辑:陈超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