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红笔网评】以“五心”为帆助力教育航船破浪前行

时间:2025-03-01 浏览量: 作者:胡平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更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湖北省提出“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未来”的理念,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红心、热心、诚心、爱心、恒心“五心”扛起新时代教育使命。这不仅是理念的升华,更是行动的号角。唯有以“五心”为指引,领导干部才能真正成为教育事业的推动者、服务者、保障者,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以“红心”筑牢教育之魂,把准政治方向。教育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领导干部的“红心”,体现在始终胸怀“国之大者”,高瞻远瞩,站在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的高度谋划教育。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红色思政课,到长江经济带的产教融合实践,湖北教育始终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贯穿办学全过程,书写了以“红心”筑牢教育之魂的生动篇章。领导干部唯有以红心校准方向,才能确保教育航船在新时代浪潮中行稳致远。

以“热心”扛起责任担当,破解教育难题。教育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需要领导干部的热忱与行动力。近年来,湖北通过“县管校聘”改革破解教师流动难题,以“互联网+教育”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乡村,正是领导干部躬身入局、靠前指挥的生动实践。真正的“热心”,不是喊口号,而是走进校园倾听师生心声、站在一线协调资源倾斜的务实作风。只有把教育难题当作必答题,才能抚平教育资源区域不均衡的“跷跷板”,破解家长辗转“鸡娃”的“焦虑心”,成功清理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让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更通畅,祖国的“花朵”开得更艳丽,祖国的栋梁长得更健壮。

以“诚心”汇聚资源力量,夯实发展根基。教育投入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投资。从武汉光谷科创走廊的校企协同创新,到宜昌、襄阳等地将最优地块留给学校的规划实践,彰显了湖北“诚心办教育”的决心。领导干部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把资金、土地、政策等优势资源优先配置给教育,让每一份投入都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沃土、科技创新的活水。

以“爱心”滋养教育生态,厚植人文温度。教育的本质是爱的事业。武汉市江夏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荆楚好老师”王桂梅扎根特殊教育一线三十一年,用爱心做折翼天使守护者,用融合教育模式点亮残障儿童人生,改写千百个家庭的命运,正是湖北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爱心的缩影。领导干部的“爱心”,既要体现为改善教师待遇、减轻非教学负担的暖心举措,也要转化为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教育公平的民生工程。当校园里充盈着对教师人格的尊重、对学生生命的呵护、对祖国深切的热爱,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传递温暖的灯塔,照亮师生双向奔赴的成长道路,闪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耀眼光芒。

以“恒心”锚定长远发展,铸就教育丰碑。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持久工程。从恩施山区“一任接着一任干”改善办学条件,到荆州古城坚持三十年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再到宜昌发扬钉钉子精神,让“实干”成为全市教育系统最鲜明的标识,湖北教育的发展印证了“恒心”的价值。领导干部需摒弃急功近利思维,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在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生态中接续奋斗。当回望岁月深处,教育成果被历史检验的“合格”标签永不蒙尘。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湖北省已吹响了“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号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北以“五心”理念擘画教育蓝图,既是方法论,更是价值观。各级领导干部当以红心为舵、以热心为帆、以诚心为锚、以爱心为桨、以恒心为桅,助力教育航船在建设教育强省的新征程中劈波斩浪,让教育之光映照荆楚大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源源不断的新力量!

(作者:胡平先 湖北省特级教师、兴山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