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中考减负已然成为社会各界聚焦的核心议题。长沙发布《实施办法》,初二生物学与地理在2025年转变为考查科目,2026年体育分值增加10分,此举是对学生负担过重、家长焦虑难消现状的有力回应,推动教育朝着回归本质的方向迈进。不止长沙,西安、广州、河南、北京等地也相继出台政策,加入中考减负的行列,以不同方式为教育生态注入新活力。(3月24日羊城晚报)
减少考试科目这一策略,切中了减轻中考压力的要害。从教育心理学的“最近发展区” 理论来看,学生的学习精力有限,过多科目会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迷失方向,难以深入探究。西安2026年起将中考计分科目从10科减至7科,北京把历史、地理等设为考查科目,不纳入总分。这种删减让学生能将精力集中于核心学科,实现知识的深度掌握,避免陷入盲目应试的漩涡,促使教育从“量的堆砌”转向“质的提升”。
“中考要减负,体育要加压”这一理念正逐渐成为各地教育改革的共识。长沙、北京、上海等地提高体育分值或调整考试标准,看似简单的分数变动,实则具有深远意义。世界卫生组织强调青少年时期养成运动习惯对终身健康的重要性,体育“加压”正是对这一理念的践行。上海增加长跑项目时间与附加分,北京降低长跑难度,以更为人性化的手段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契合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有助于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从长远角度看,为国家培养更具活力的建设者。
中考减负不应浅尝辄止,还需从多个维度纵深拓展。优化考试内容是关键一环,要果断剔除与时代发展脱节的部分。随着数字化支付全面普及,传统货币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大幅减少,在考试中的占比理应降低。同时,删减过难内容,避免义务教育阶段过度追求高难度,防止学生因频繁受挫而丧失学习兴趣。依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考试应注重知识的理解、应用与分析,而非单纯地记忆与机械练习。通过科学优化考试内容,中考才能既精准选拔人才,又贴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中考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同作战。教育部门要秉持科学精神,持续完善政策,以系统思维规划考试体系;学校作为减负的直接执行者,应积极优化教学方式,摒弃题海战术,推行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家长则要突破传统观念束缚,摒弃唯分数论,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只有教育部门、学校、家长三方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为学生松绑,让中考回归理性,助力学生在健康、轻松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为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作者:关育兵 初审:陈超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